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沪一些大学生竟不知汉语有何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04:54 深圳特区报

  能讲一口流利外语却写不出像样的中文

  沪一些大学生竟不知汉语有何用

  【据新华社上海3月3日电】自3月1日起,《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正式施行,其中明文规定,上海大学生“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乙等以
上”。

  这一规定在全国尚属首创,而这“首创”却不禁让人感叹:讲好普通话,是小学生就必须遵循的基本标准,却不得不以法规的形式要求大学生,学校教育中的“母语意识”为何竟至于尴尬如此?

  “首创”自有不得不“创”的苦衷:上海某名牌高校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高达54.8%的同学将自己74.7%的空余时间花在了英语及第二外语的学习中;77.4%的学生认为母语水平的高低对个人的整体素质有很大影响,而测试却表明这些学生多数词汇贫乏,表达能力不强。更有甚者,2005年复旦大学高校语言文字知识竞赛,冠军竟被留学生拿走了!

  “考普通话证书有什么用?”在采访大学生过程中,记者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此类的反问。眼下,“有用”和“无用”,成了大学生选择学习科目的判断依据。难怪有人讥讽,许多大学生是“英语六级,汉语初级”、“能讲一口流利外语,却写不出像样的中文”。

  与国内汉语被冷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据统计,目前世界有超过100个国家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各国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

  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傅杰教授说,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与来华留学生数量急剧增多有关。中国从1950年开始接受来华留学生,当年只有33人,1996年猛增到4.12万人,2002年达到8.58万人,6年翻了一番。

  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外国考生人数快速增长:1996年2.1万人,2000年4万人,到2004年已达到10万人。

  来上海学习汉语的俄罗斯姑娘卡佳说:“我的愿望是将来做一份与中文有关的职业,比如教俄罗斯人学汉语”。

  种种迹象表明,汉语学习正在遭遇“内冷外热”的尴尬,汉语也正陷入“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怪现状之中。

  “整个社会对语言要求的水平在降低。社会环境的影响,流行网络的浸润,使大学生的语言倾向于娱乐性和简单化、随意化。”复旦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袁新副教授如此评说当今语言现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