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协调,才能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09:30 解放日报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今年全国“两会”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热议焦点。代表、委员们提出,破题“三农”,不仅仅要着眼于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更要立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略,唯有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和谐。

  农村稳社会安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十一五”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成为中央连续3年来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李金生代表直言,目前,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9亿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70%。“‘三农’问题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全局,更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基础。社会要和谐,城乡的差别就应缩小。”

  然而,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爬坡阶段。一组数据让代表、委员们揪心:自1997年之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年明显扩大,目前仍达到3.21;农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民不到四成,远低于城市65.4%的水平;全国约一半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六成以上农户尚未用上卫生的厕所;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

  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必须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筹划。当前,我国正处在有利于实现突破的战略机遇期。尹继佐代表认为,两年来,科学发展观已深入人心,构建和谐社会也成为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这两大关键词其实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脉贯之。“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让城乡居民、不同地区的农民生活随国家发展一起‘水涨船高’,才能实现真正的大和谐。”一些代表、委员提出,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这从物质上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流动”中交融发展

  实现协调发展,必须要让地区之间“动”起来。许多代表、委员提出,谋出路,走出去才有路;反之,困在家里只会更困难。

  黄富荣等代表提出,建设新农村,要在两个“转移”中谋求协调发展:产业布局重心向农村有梯度地转移;农村人口有规划地向城镇转移。

  不少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少量人口耕种大量土地,才能产生规模经营的效果。而我国,9亿农民人均占有土地仅在1亩左右。尹继佐代表提出,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同时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让生产、资源等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进行有机重组,通过在农村形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新高地,实现城乡一体化。

  一些上海代表提出,目前上海郊区正在发挥都市层的承接、服务、生态三大功能;郊区250万劳动力,已有180万人转移到非农就业岗位,这使市郊城市化水平达到54%。国际大都市发展历史表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50%以上,社会形态就开始向城乡融合方向发展。

  邱长元委员表示,目前,城乡隔阂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的不平等上,更体现在相互之间的不了解甚至误解上。现在不少城市青年对农村没有概念,而建设新农村,必须建立在城乡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城乡之间的思想和信息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交融,在交融中形成和谐。

  一体化也要个性化

  城乡一体化,是在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上,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使城乡经济、社会、生态、人口、资源和环境实现融合协调、一体化发展。不少代表、委员指出,一体化不是一样化,更不是要消灭农业、消灭农村。

  杨邦杰委员坦言,农村基础差,是差在基础设施上。当务之急是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像抓经济特区那样抓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还会扩大内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一些代表、委员提出,我国农村是一个整体,建设新农村必须着眼于更宽广的视野。处在东部沿海地区,上海要按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努力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村庄建设、发展社会事业上探索新经验。李金生代表说,上海郊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城市送大米粮食,八、九十年代为城里送蔬菜,现在要为城市和其他地区送"气"。这个"气",不是指简单、狭义的空气,而是指现代化农村应有的功能和效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郊区新农村一定要在出形象、出效益、出人才方面有新的作为、新的贡献。(本报北京3月3日专电)

  本报特派记者孟知行谈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