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多数人赞同力所能及管“闲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11:01 沈阳晚报

  一位女士在上班途中摔倒,请求过路的男孩帮助扶起自行车被拒绝。这件小事,引发了本报3月3日《孩子该不该管“闲事”?》的讨论。在当天参与探讨的十几位读者当中,绝大多数赞同“孩子首先应该自护,然后才能量力助人”,而不是完全无条件地助人为乐。

  ■观点一:且慢!助人不能盲目出手

  读者任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几年前在下班途中,因为好心被讹的窝心事。当时,一位老太太被自行车撞倒,过路的任先生好心地将其送进医院,结果老太太因天黑无法分辨撞伤自己的是谁,于是其儿女不仅不感激任先生,反而怀疑是他撞伤母亲而不放他走。这件事让任先生受到伤害,此后,他很少再管“闲事”。

  不过他表示,在教育子女时,他会告诉孩子先分清情况,再考虑是否帮助他人,不能盲目。如果旁边没有证人或者自己能力不足,就不要轻易出手,只有当有足够的条件先保护好自己时,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人施以援手。

  读者马女士表示,当孩子无法判断他人的困难是否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和伤害时,不赞同孩子“助人为乐”。

  ■观点二:该管!助人为乐美德需要传承

  梁先生的观点十分明确:孩子该管“闲事”!他肯定孩子应该学会自保,但是认为过于强调警惕和自保,便可能使孩子养成冷漠、自私的性格。他甚至认为,孩子如果在十二三岁时遇事躲着走,那么他在十六七岁和成年以后,也可能会遇事躲着走,如果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助人为乐的美德就会越来越淡薄。

  ■观点三:诚信社会才能培养孩子美德

  读者赵先生认为,帮人扶自行车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孩子都不敢施以援手,根本原因不在孩子,在于社会的诚信程度不够。正是因为社会上经常发生助人为乐反受欺诈的事情,家长才会教育孩子少管“闲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句本来带有贬义的俗语,如今正成为许多人的处世准则,并将这种冷漠的处世原则传授给下一代。所以,只有全社会共同营造一种诚信的环境,才能让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爱管“闲事”、敢管“闲事”。本报记者郭宏颖丁宁实习生李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