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省政协委员共同关注:“平价医院”应该怎样定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11:51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王雪梅 郭铭华

  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备受委员们关注,“平价医院”更成了委员提案中的关键词。

  “平价医院”应该怎样定位,是否应该“另起炉灶”?对此,记者采访了参加全国
政协会议的我省委员以及省外委员,他们各抒己见,为“平价医院”把脉。解剖“看病难、看病贵”

  在政协会议的开幕式上,记者见到全国政协委员吕树文。他说,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整治力度。但是,在去年调研中发现,城乡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没钱看病,“小病忍、大病拖”的现象在基层群众中比较普遍。

  对此问题,吕树文认为,当前一些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盲目扩大规模和追求经济效益,医药费用持续攀升,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近年来,我国部分医疗机构在走向市场过程中,逐渐将公益性和福利性的医疗服务商品化、货币化了,一般商品市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游戏规则开始演变为医疗市场的潜规则。很多医院都为自身发展制定出“宏伟蓝图”,并具体体现在“一年计划收入多少”“盖几座楼”“购买多少台医疗设备”等硬性指标上。这些“远大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层层分解到医院的每个科室、每位医护人员身上。

  在一些医院,为了完成任务,小病大治、开大处方成了尽人皆知的普遍现象,从而加大了广大患者经济负担。调查中就发现在许多医院治一个感冒就需几百元的治疗费,得了大病、重病就是无底洞。

  全国政协委员、哈医大二院麻醉科主任李文志对此有同感,由于医疗体制存在着弊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使得设备、技术、人力等优势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医院,而一些市、区、社区医院等基层医院由于资源劣势则难以为继。百姓“迷信”大医院,不信任小医院的医疗技术,因此他们即使患上感冒这样的小病也要去大医院看病。又由于大医院运行成本比较高,收费高,看病贵问题无可避免,同时医生也难以保证医疗质量。这种状况使那些下岗职工、低保人群以及贫困地区的农民就医难上加难。平价医院评论不一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部提出建立平价医院的政策。对此政策,委员们看法不一。

  全国政协委员赵学铭认为,推行平价医院实质上就是重建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根据卫生部“以增量带动存量”的思路,平价医院将绕开现有“公立医院”,由地方政府另起炉灶、出资兴建。平价医院的创立诚然十分必要,但抛开现有的公立医院而另起炉灶,实在没有这个必要。“另起炉灶”不仅成本昂贵,而且在操作中很可能出现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具备建设平价医院的资金条件;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越是渴望平价医院的地方,资金很可能越是不足。同时,现有公立医院体系置身公共医疗服务之外,也是公共医疗的重大损失。近年来,一些公立医院在政府扶持下积累了不少的医疗设备、技术、人才等,这些是普通百姓都有权享受的公共医疗资源,不能因新建平价医院而在无形中剥夺百姓享受这些资源的权利。平价医院怎能平价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市副市长许仲梓。他说,在他主管的医疗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既要把老百姓的费用降下来,又要保持医院的正常运行。钱从哪里来?他认为还应把加强流通领域管理、增加国家投入等方面结合起来,统筹解决,既保证医院现代化建设,又保证为老百姓提供及时的治疗。南京市从实际出发,作了一些尝试,为国家提供经验。

  李文志认为,降低医疗费用不能以降低医疗水平为代价,这就要求加大基层医疗环境设备的投入力度。老百姓最怕耽误诊治,平价医院费用再低,即使是免费医疗,如果水平不高,病人也不会去就医。在此基础上,指定一些基层医院为合作医疗医院,方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看病。政府在医疗设备的投入、医疗条件的改善、医疗人才的配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统一协调物价、药品监管部门及制药企业,合力将药价降下来,支持医院从厂家低价进药,微利出售,使“平价医院”逐渐自行运转,良性循环。

  背景:当前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多种原因长期积累造成的。导致现行卫生系统“病况”的主要原因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医疗保险发展缓慢、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和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等造成的。针对这些问题,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提出,要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不许见死不救,同时要求各地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主要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及老人、儿童服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