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06:57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张学文

  两手抓,两手硬

  记者:“十一五”时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我省是如何规划这项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的?

  张成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就业要保持持续增长,社会保障要更加有力,两手抓,两手硬。总的要求是基本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分配格局比较合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更多的人依法享有社会保障。总之,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记者:对老百姓来讲,最关心的还是“十一五”期间,能增加多少就业岗位?我们在保障方面能给人们多少期待?

  张成明:目标是全省新增城镇就业26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到“十一五”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记者:社会保障方面肯定也会得到强化。

  张成明:对。到2010年,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将达60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000万人,参加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职工人数分别达400万人、390万人和350万人。在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也将增加。

  实施促进就业战略

  记者:增加就业岗位的任务很艰巨,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就业目标的完成?

  张成明:大的方向是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具体操作上,在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在注重提高竞争力的同时,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对就业容量大、市场需求旺的行业,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善就业结构。

  记者:在促进就业上,“订单式”职业培训也是有效方式。

  张成明:对。这个模式要继续推广。在推进跨地区劳务协作和境外劳务输出方面都可以使用这一形式。要实施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能力促就业计划,对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创新农村保障体制机制

  记者:农村保障体制机制建设是否要加快?

  张成明:不仅要加快而且要创新。对农村,眼下要认真解决的是被征地农民、小城镇农转非居民、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要扩大保障覆盖面,进行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很有必要。有条件的地区要探索由县、镇两级财政直接向参加养老保险农民补贴的转移支付机制,引导、鼓励农民参保,逐步形成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多元化筹资机制。

  点击新名词

  订单式就业培训:用工企业和用人单位根据就业岗位、工种、技术的实际需求,由用工企业和用人单位或委托劳务输出地就业服务机构、合法的劳务中介组织、培训单位以“定向、定质、定量”和“培训———输送———就业”的原则,双方直接签订劳务输出与培训合同,并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责、权、利”的要求与方式开展劳务培训输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