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新农村建设:最难的是增加农民收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07:34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北京3月4日电 (特派记者陈曦 沈文虹 师擎) 今天,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还没开幕,但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们都在驻地忙起来,上网查资料,翻阅带来的各种文件,为自己提出的建议、议案做“最后的修改、完善”。当记者来到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纪凤高的房间时,他刚翻完当天送到房间的《南京日报》,手上拿着最新一期的《半月谈》,封面主题就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切入。

  3大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当然最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很丰富,但我认为目前最难的还是增加农民收入”,纪凤高代表开门见山,谈起了与自己工作最近的话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分析说,一个是农村人口基数大,像江苏省是城市化率比较高的省份了,但农业人口也占很大比例;二是原来的基础低,农民收入低。三是农民主要是依靠土地产出作为生活来源的人,人均土地少,资源性的限制很大。这三个原因导致农民收入增加难。

  作为基层农业技术的研究者,纪凤高代表对于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有自己的想法,他用“全面的关注、长期的努力”10个字来概括增加农民收入的全局性、长期性,并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全面关注”,用多种方法增加农民收入

  纪凤高代表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是要通过“全面的关注、长期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的事,“短期提一提不解决问题”。所谓“全面的关注”,首先是政府的高度关注,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比如,税收上减少农民负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各项费用,增加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这些政府现在都做了很多工作,有了效果;政府的关注,除了政策支持以外,还应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让更多的农村青年人,不再依赖土地产出作为谋生手段。快的办法是鼓励组织大家出去打工,长期的也是比较慢的办法,就是提高农村青年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这样他们在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就业机会,而不是只能做些体力活。”

  “农村种田的人应该以‘三八六零’部队为主”,纪凤高代表风趣地说,要让农村的妇女和老年人成为种田的主力军,让他们掌握新技术,把年轻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去打另一片“江山”,“减少农民,应该从年轻人做起”。

  新技术为什么到不了农民手里

  “政府要做的第三件事,就是想办法提高农村产业化程度,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生产”。纪凤高代表认为,中国农民很多,但农业研究成果在农民那里很难落实到位,“一是因为推广手段不到位,二是体制不顺。农民很难掌握新技术,包括施肥,都不是很科学”。

  纪凤高代表告诉记者,国外发达国家都是农场,这些农场并不完全是私人的,也有国有的,国家把它出租给农场主,但这个农场主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这些人对农业技术掌握得很准确,对农作物的施肥、用药很科学,其直接结果就是投入比较低,回报相对高。我们国家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本应该精耕细作,但因为种田的人分散、文化水平低,远远没有达到科学种田,化肥、农药用量较大,土地污染较重,产出率也不高。“欧洲一些国家的农场,同样的农作物产量,他们的农药、化肥使用量,只有我们的一半。这实际上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种田的问题,它带来的不仅是农业成本的减少、效益的提高,关键是土地污染可以由此减少,资源浪费可以由此减少”。

  “国家应该在农业新技术研究和推广方面,在农业技术人员的待遇、组织方式方面,多想办法,这些都是全国性的问题。现在农业部提出搞示范户、示范村,应该是个好的开始。”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