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苏交通专家建议 地铁站周围应该建设停车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07:58 扬子晚报

  本报北京电公交车太拥挤,出租车太难打,私家车一堵就是大半天……头疼!老百姓都关心“衣食住行”,可现在发展到这个阶段,“行”已经不是“老末”了。从本次全国“两会”传来的消息显示,有关“出行难”、“交通拥堵”的议案提案数量在急速攀升。对城市“行路难”的问题,人大代表们有什么真知灼见?本报记者昨天就此请教了江苏省全国人大代表,也是2900多名代表中唯一一位从事综合交通运输特别是城市交通规划研究的专家,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杨涛教授,他说,必须要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才是
解决“行路难”行之有效的方法。

  轨道交通值得大办特办

  记者走进杨所长房间时,他正在专心地看着专业的网站,记者看到网页题目是“世界大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这是我的本行,一刻也放不下。我的议案也是关于交通的。”杨所长这样告诉记者。杨所长说,南京老百姓从地铁中享受到的是快速便捷,但实际上地铁的好处远不止这么多。首先是能源节约,交通一向是能源消耗的大户,现在我们还没有对私家车有明确的限制政策,如果没有地铁,仅靠路面的公共交通设备根本无法与私家小车竞争。“地铁人均能源的消耗是小汽车的1/20,如果我们发展成美国那样以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方式,那对国家的能源安全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然后是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再后就是像南京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建地铁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古城风貌。“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倡导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客运方式。南京地铁建了一号线还要建二号三号线,这就是目光放得远的表现。”

  地铁2号线更重视“无缝”

  家住南京江宁区的张小姐因为经常要去新街口而买了一辆私家车。但是她说最理想的进城方式是把车开到中华门地铁站,然后转乘地铁。可是这个设想却因为中华门地铁站没有停车的地方而只能是“理想”。“这个尴尬,正是南京地铁建设中的一个教训: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很重要。”杨所长告诉记者。“这启发我们在以后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时,要事先考虑好沿线车站的配套与地面交通的一体化问题,要让老百姓一出地铁就能‘换乘’,比如地铁站口规划公交站台,设置自行车、小汽车停车场和出租车站台等等。地铁2号线将更重视这些内容。”杨所长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南京地铁小行站、安德门站附近有望建设停车场,而他们研究所也规划了一条江宁到主城的BRT(BusRapid Transit,巴士快速公交),从东山镇沿纬七路到中华门地铁站附近,让地铁充分发挥效益,这是很典型的公交“无缝对接”,目前这个建议正准备报呈市政府审批。

  沿线土地升值应反馈于民

  杨所长还认为,解决“行路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这就又牵扯到了一个地铁建设的“教训”:政府要把沿线土地牢牢“抓”在手里。“地铁一投就是好几十个亿,地铁一通,沿线土地立即升值,但这个升值的好处却都被开发商拿走了。也就是说,纳税人的巨大投入产生的效益集中到了沿线开发商手里,他们再来把这些升值的土地高价卖给纳税人,你说纳税人是不是很冤枉?”杨所长认为,应该把地铁投入所产生的效益抓在公共部门手里,这些效益应该回馈社会,应该继续用于交通等公益事业,这样才能产生一个良性的资金链,在循环中不断改善公共交通的质量,一步步地解决“行路难”。这也应该是南京地铁二号线及以后的规划所要注意的问题。特派记者 李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