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试点“社区大学”让市民“充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10:30 新闻晨报

  □周凯(晨报北京3月4日专电)

  业余时间里,市民如果打算“充充电”,不妨带着书本到最近的“社区大学”里,读读《心理学》、听听《中国当代社会》。这是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上海代表蔡达峰的一个建议。

  蔡达峰表示,“社区大学”在国外比较普遍,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开展还是空白。如果说起终身教育,很多人都会想起去“夜大”学英语或计算机。这种实用化的教育固然是不可少的,但不能覆盖素养教育的多个方面。蔡达峰认为,上海人的学习热情一直较高,因此不妨在沪试点“社区大学”。这种“大学”不以分数线为准入门槛,可以开设《心理学》、《中国当代社会》、《中国古典文学》等课程。

  既然是非功用性质的科目,会不会缺少吸引市民继续学习的动力?蔡达峰对此并不认同。他表示,“社区大学”开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市民进行全面的素养教育。

  蔡达峰认为,“社区大学”很多看似“务虚”的课程,其实是非常有用的。比如《心理学》这种课程,对于一些常常需要与他人打交道的职业,如医生、小学教师来说很实用。

  蔡达峰还特别提到,“社区大学”对加强某一个圈子的身份认同也是有帮助的。比如,许多白领喜欢看歌剧《阿依达》,其实有些人并不是真的很懂歌剧,而是希望与同事、朋友交流的时候不至于被冷落在一旁。蔡达峰认为,与其不懂装懂地“掺和”,还不如在“社区大学”里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