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国时评:收红包能促医患关系更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10:18 新桂网

  医生能不能收取病人的“红包”?对此,卫生部曾有明文规定:严禁医务人员收受患者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然而,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山西医科大学教授吴博威发出了不同声音:不必将“红包”概念负面化。现实中,很多病人在术后是出于对医生的感谢送“红包”的。送“红包”的人越多,医生越自豪,这是他医术的体现。“红包”也可看作医患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有利于医患关系和谐发
展的良性互动应被社会认可(据《南方都市报》3月3日报道)。

  浙江 王馥铭

  吴教授的这个观点无异于晴天霹雳,是爆炸性的,也是与当前的主流声音背道而驰的。

  不言而喻,能送得起“红包”的只能是富人,贫困家庭是无法承受这个“无定数、无止境”的“红包”的。如果术后医生收取“红包”被认可,那么就会使一些医生在心理上形成这样的定势,为了得到“红包”,他们愿意给那些有钱的病人看病,不愿意为贫困的病人医治。这对贫困家庭意味着什么?

  另外,病人术后给医生送“红包”一般送的是主刀医生,那么其他医护人员会有什么想法?毕竟一个手术的成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团队协作努力的结果。就如杂技“空中转碟”,站在众人肩上最顶端的演员身手不凡,手上、脚上、嘴上的碟子转得飞快,尽管身体在不断旋转,碟子仍然平衡飞旋,这高难度动作的成功表演都凝聚着其脚下所有演员的汗水。对病人手术也如此,除了主刀医生外,副手、麻醉师、护士也很重要。所以说一个手术的成功,主刀医生的功劳是第一位,但并不等于就是主刀医生一人的功劳。从这个角度分析,又派生出其他医护人员“红包”送不送的问题,如果送,多少病人家庭送得起?如果不送,这些医护人员有什么感想?顺着这个思路追溯下去,结果非常可怕。长此以往,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到底是带来医患的更和谐还是医护人员的道德崩溃?

  还有,即使是术后可收取“红包”,但操作起来是很难界定的,有些被金钱冲昏头脑的医生就很有可能从术后收“红包”变成术前收“红包”。甚至有些病人家属为了挽救亲人,可能会给医生提出,只要你治好病人我给你10万、20万,甚至更多,那又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救死扶伤成了市场上的商品买卖。这些行为查起来是很难的,病人为了“感谢”不可能不为医生辩护,这是常理。

  再从医生术后可收”红包”延伸到社会各界,比如,当前社会,子女教育是家长的头等大事,为了子女成才不惜一切代价。因此浙江个别地方出现了一些老师为学生的成才打保票:我带的学生保证考上重点中学或重点大学,甚至是北大清华。如果其承诺兑现了,家长就要给他数万元、十几万,甚至更多。这个钱到底可不可收?按照吴教授的观点是可以收的,老师收的数万元、十几万元是学生为了感谢老师的“红包”。笔者现在写成文字是说老师打保票,但在现实中是暗箱操作,老师绝不会明目张胆说这样的话,反正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是彼此心知肚明。按照吴教授的观点,这个“红包”也就是师生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是“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送给老师“红包”的人越多,老师越自豪,这是老师教艺高明的体现。不知这是什么逻辑。编辑:马骎作者:王馥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