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11:13 新世纪周刊

  -文/童大焕

  “两会”前夕,教育部新闻发言

  人再次重申了“中国的教育是成功的”观点。他说,判定中国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是这个教育改革是不是中国的绝 大部分人从中受益。如果是绝大部分人受益的话,就是成
功了,如果绝大部分人没有受益的话,那就是失败了。

  教育部的言外之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了,大部分人接受义务教育了,教育就成功了;而且因为国家现有实力不足以 支撑现有教育规模,因此教育收费制度也是合理的。

  那么,教育的功能、目的在哪里?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我认为有二:一是世界公认的促进社会公正,保障公平竞争 ;二是教育开启民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公民的自由、独立、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播下种子。

  教育成功与否,要看这两点实现的程度,而不是单纯看是否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文凭。

  如果仅仅是让人们有书读、有文凭可拿,而无助于公平竞争、无助于国民素质和创造力的提升,这样的教育就只是为 教育而教育,是一种形式主义,不仅无益,而且劳民伤财。

  不久前,零点调查公司与指标数据网共同发布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教育花费成为 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

  可见教育不仅没有成为改善社会不公之“远水”,反而成为加剧社会不公之“近火”,主因就是其高额收费制度;此 外还有不平等的大学配额制度,也是“劫贫济富”型的;应试教育已经使许多孩子丧失了灵性与自由,成为不合理的大学录取 制度的“陪读”和牺牲品。

  从大学角度看,如果教育的结果不是真正出人才,而是盖了大楼、走马观花似地请了许多华而不实的“明星学者”, 而学生的“社会合格率和优秀率”不升反降,这样的教育投入就是亏本的。

  不妨看看印度。印度的入学率从小学直到大学都远低于中国,全国七成的文盲,但其高素质人才质量和数量却远高于 中国。有人说,如果说在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只有5个左右的话,那么用同样的标准,在印度国内至少应该有50位合格的经 济学家。

  众多印裔国际顶尖人才,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创新与崛起,也直接影响着国际对印政策。

  印度的秘密在于,一方面,从教育的社会功能上,印度人特别注重教育公平,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做到了免费或低 费教育,穷人的孩子也一样有机会上大学;另一方面,从教育的内在灵魂上,其教育首重逻辑,从小到大,没有标准答案的教 育方式,更有助于从根本上培养完整的思考能力及逻辑方法。

  一个国家把逻辑当成教育的首要目的和方法,不能不说这个国家的科学、理性与明智。

  早在一百年前,教育家、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先生就认为,西方文明、民主、富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逻辑的发达, 中国人要学习西方文明,首先就要从逻辑开始!这样的空谷足音,穿过一百年历史和岁月的风尘,依然新鲜,依然惊心动魄, 依然光彩夺目!

  反观我们的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充斥的是知识和观念的灌输,而大量的知识和观念,缺乏的正是逻辑等方法 的支撑。

  我们常常沾沾自喜于中国学生比美国等同龄人知识面宽广,但那不过是对前人知识的重复记忆而已,属于学生们独立 思考的东西又有多少?学生们敢于挑战权威的独立精神、怀疑精神又有几分?我们有无数的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 却为什么本土上始终培养不出真正创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作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这是一种怎样的惭愧与悲哀。我们喊了多少年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难道就是琴棋 书画、音乐、舞蹈这些花花草草?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