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农民变“能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了委员们讨论的焦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09:08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王雪梅 郭铭华

  连日来,在全国政协会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了委员们讨论热点中的焦点。如何使广大农村旧貌换新颜,如何使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何使农民工得到社会的尊重,如何让公共财政和社会福利的阳光也照到农民身上,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出席全国政协会的我省委员及省外委员。大病统筹要“三管齐下”

  就农村医疗问题,记者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专门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焦平生。

  焦平生说,农民的健康问题,农民的医疗问题是应引起极大重视的。

  温总理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加强制度建设。总理的话讲得非常好。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设置、制度安排上还存在着有待改进之处。比如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里面讲到:“要以大病统筹为主”,这句话跟农村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该以低水平广覆盖为主,以大病统筹为辅,这样才能更符合农民的实际情况。

  记者问,国家是否能承担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财政投入?

  焦平生回答说,财政是逐渐加大投入,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从制度平台、技术平台、资金管理平台三个方面入手。所谓的制度平台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所谓的技术平台就是强化农村三级卫生网的建设。另外就是资金管理平台,应该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来加强农村卫生院资金的管理平台,使得农村乡镇卫生院资金利用和医疗有机的结合起来,给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方便。

  记者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应强化哪些方面?焦平生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调整和修订。比如说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定位为农民的互济制度。既然是互济,大家就要互相帮助,如果有的人他今年参加了,把病看了,明年又不参加了,这样就把互济性降低了。培训使农民变“能民”

  与农村医疗一样,农民就业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齐齐哈尔市民建主委杨耀寰认为,当前,制约农民转移就业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农民缺乏非农职业技能。二是农民在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中得不到公平待遇。没有较高素质的农民,就建设不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培训农民,让他们变“能民”的同时,给予平等待遇,也让他们变“市民”。

  杨耀寰提出,进一步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资金投入,将其纳入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预算。他还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农民工与城市下岗职工平等的就业政策。他说,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直没有统一的政策性意见,就连统计报表上都没有富余农村劳动力等相关指标。建设新农村就应当给农民工与下岗职工同样的再就业政策。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出台农民工在择业、就业、创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全方位与下岗职工统一平等就业政策,让公共财政和社会福利的阳光也照到农民身上,加快由农民变市民的历史性进程。农村发展要加大公共财力倾斜

  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市政协主席杨国俊建议,黑龙江应该抓住国家出台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在公共财力投入,在财政转移支付财力倾斜上加大力度支持新农村建设。他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慢了不行,急了也不行,必须循序渐进,因地制宜。

  全国政协委员、双鸭山市政协副主席吴慧结合我省实际谈了他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他认为,新农村建设首先应该抓好规划。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特点,来逐步落实,逐步实施,把那些具备一定条件的,尽快的促成。其次,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要累大户,拉下新的“饥荒”,搞政绩工程。如果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再给他们背上新的包袱,产生新的债务,或者产生新的负担,那就不值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