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两会热点 解读环境话题 维护环境安全 保障和谐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0:05 中国环境报

  全国政协委员 杨明光

  把环境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体系

  本报讯 (记者 刘晓星)全国政协委员杨明光指出,如果继续坚持低环境保护标准和低生态保护标准,环境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的势头将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当前我国已进入环境
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建立国家环境安全体系和机制迫在眉睫。

  杨明光建议,必须积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的战略转型,把环境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建立健全国家环境安全决策机制和组织协调制度。环境安全问题涉及到很多部门,必须形成统一协调的机制;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这是解决国家环境安全问题的重要保障;落实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律责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行政监察制度,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范围。杨明光说,目前我国环境安全法规相对滞后,必须制订有效、针对性强、适合国情的环境安全法规。

  杨明光指出,国家环境安全机制中的关键是应急反应机制建设。要研究制订环境安全的预警机制,研究发生环境安全危害的各种可能性,做到事先介入。当环境污染发生后,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将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至最低;有效对各种资源进行管理和使用,采取不同级别的预防措施;建立跨部门的、专门的对重大、区域环境问题进行应急调查和预警指挥的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 王曦

  提升环保部门的执行力和协调力

  本报讯 (记者 刘晓星)全国政协委员王曦指出,要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必须对现有的环保行政执法系统做出相应调整,通过相应的组织保障来提升环保部门的执行力和协调力,加强公、检、法、税等部门的专门环保配合力量,而不仅仅依靠事后惩戒和突击检查。

  王曦说,要理顺环境监管体制,完善和强化环境法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切实加大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重点监控。同时,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系统和报告制度。通过建立民众投诉、企业自报、舆论监督与政府通报相结合的信息披露系统与报告制度,鼓励并保护社会举报,强制企业自报,放开舆论监督,加强政府监控。

  针对目前我国环境事故频发现状,王曦指出,我国工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目前很多企业生产技术落后,带来的弊端是粗放、浪费资源、污染物排放强度大。一些地方政府指导思想存在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GDP高速增长。

  全国政协委员 梁荣欣

  区域形成合力 实行跨界管理

  本报讯 (记者 刘晓星)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梁荣欣提出,应通过形成区域合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实现维护环境安全的目标。

  梁荣欣提出了建设东北生态经济区的建议。她说,当今中国经济已进入“区域经济”阶段。东北生态经济区应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这一地区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我国严重的生态脆弱带、环境变化敏感带。必须通过区域协作制订整体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一专项内容,联合执法,齐抓共管,实施跨界执法和跨界管理的共管模式;协调、商讨和确定涉及区域内有关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及重大决策问题。

  人大代表共话环境安全

  ■建议制订《全国突发环境安全应急条例》

  这次“两会”,广东省环保局长李清是有备而来。他将提交一份议案,建议国家制订《全国突发环境安全应急条例》。

  李清指出,环保部门今后应把确保环境安全列入环保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对监测预警和监督执法两个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的常规监测机制,并按污染要素分类建立专家库,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查,一旦发生意外,要坚持各级政府属地管理原则,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污染源排查和跟踪监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到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切断污染源,并向政府提出处置建议。

  ■所有生产活动必须保证环境安全

  “环境质量的好坏,最终将体现在环境安全问题上,环境安全是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四川省环保局长田维钊这样告诉记者。

  为迅速遏制环境安全事件多发的势头,有效消除或减少环境安全隐患,田维钊认为主要应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所有生产活动都应立足于环境安全层面上来考虑,对新上马项目要严把准入关,坚持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落实总量控制制度;二是各行业、部门、流域和企业间要加强联动,这样才能有效把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三是防止环境安全问题要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结合起来。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是诱发事故的主因

  谈到环境安全问题,江苏省环保厅长史振华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是诱发环境安全事故的主因。必须充分认识我国化工行业多、企业布局不尽合理、环境应急能力有待加强等不利因素,当务之急是要大力促进结构调整,从根本上减少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抓好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综合整治,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防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突发性污染应急方面,要摸清辖区内的重要化工企业。凡是生产、使用、运输、销售、储存、排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产品的企业,都要列入重要监管系统。(本报记者 徐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