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云南:建设新农村 实现新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0:05 云南日报

  三年来,全国“两会”都以“农”字开篇,特别是今年的“两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新时代的号角——

  5日上午,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一项项重大举措,向世界宣告一个农业大国的决心和胆略;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表达了对9亿农民的关心和爱护。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阐
述,5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渴盼已久的掌声,这是历史前行的足音。

  农业、农村、农民,2004年全国“两会”,“三农”问题成为“重中之重”;2005年全国“两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滋润了9亿农民的心田;2006年全国“两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新时代的号角。

  三年,全国“两会”都以“农”字开篇。

  精炼的《政府工作报告》,大篇幅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到彻底终结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经过长久期待的中国农民,从总理报告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承诺中,看到了泱泱大国真情支持农业、真诚关心农民、真心关注农村的行动,切实体会到“反哺”的甘泉正滋润着大家的心田。

  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日趋成熟。”全国人大代表段兴祥满怀信心地说。“拿云南来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五年来,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走过了工作力度最大、出台措施最实、农民得实惠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全省农业总产值由“九五”末的680亿元增加到“十五”末的1066亿元,年均增长9.5%。2005年,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四个重大突破”、“五个明显加快”。四个重大突破,即农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粮食总产量突破1500万吨;肉类总产量突破3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五个明显加快,即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特色农业面积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全省2085个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劳务经济收入突破100亿元;乡镇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销售产值达到1172亿元;扶贫开发步伐明显加快,3110个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和10万特困户的茅草房改造全面完成。

  “去年云南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用‘一个减少’、‘两个高于’来概括:减少了15万绝对贫困人口和30万低收入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3%,农业增加值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来自云南的代表委员们说,对于基础薄弱的云南来说,这些成就令人欣慰。

  在接受采访中,代表委员也清醒地意识到,我省贫困人口多,扶贫难度大,农业基础薄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短缺,农村贫困群体依然庞大,“三农”问题始终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长期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云南必须以更大的胆魄、更创新的行动,才能迎头赶上。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更广大的农村和农民,必须拿出实打实的行动!”全国人大代表曹建方说:“今年,我省本级投向‘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比上年增加5.5亿元,占当年省本级新增项目资金的50%,充分体现了新增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的原则。其中,新增7000万元支持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新增6000万元用于扶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整村推进’等工程;新增2.1亿元,用于新型合作医疗提高标准和扩大补助面;新增1亿元,用于农村特困户救助和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等。”

  阳光照耀广袤的田野,云南广大的农村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今年,我省农业应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两个重点、三大目标扎实展开工作,”段兴祥代表深思熟虑。“以新农村建设为‘三农’工作主题,以农民增收、粮食安全为重点,实现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的三大目标。”

  代表委员们表示,要实现上述目标,思想上既要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又要看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把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同时增加农村社会事业覆盖面,坚持分类指导,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在工作重点上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外销、劳务输出等途径确保增收,通过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

  安天下,稳民心,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唯有支农政策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农业与工业才能协调发展,农村与城市才能共同繁荣。

  新农村建设是本好“经”

  中国农民以自己的脊梁扛起了现代工业和现代都市,现在,是城市回报农村的时候了,我们将以怎样的行动,来担起这沉甸甸的重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上;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这是总理在报告中的郑重提醒。

  “新农村建设,我理解,首先是感情问题,一定程度上说,现在是城市感谢农村多年的鼎力扶持,弥补历史欠账的时候了!”作为来自我省新农村建设先行先试地区曲靖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培的回答,感性中体现了实践的理性。

  拿什么来回报?李培表示:“去年,曲靖市进行‘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试点,共投入1.4亿元,其中,财政投入7000多万元,另一半来源于社会资金,这足以看出农民群众对建设新农村的热情与企盼是多么的强烈!”

  拿什么来奉献?李培代表保证:“今年,曲靖市县乡三级将再投入1.5亿元,其中新增投入4500万元,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激发巨大的民力!”

  深情而负责的承诺,令听者动容。

  李培说,从去年开始,曲靖市已在198个村委会和自然村开展了“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试点,一年的实践证明,试点村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21元;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群众文明风貌明显树立,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和动力不断增强;干部作风明显改变,“三农”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西部农村的广阔性和发展的严重滞后性,决定了中国西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长期过程,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政府支持、农民建设’的原则,有利于西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少走弯路。”全国政协委员杨先明观点十分鲜明。他建议,一定要把加快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支持西部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央应加大投入,加快中国西部农村的交通、水利、农田地、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信息设施建设步伐。

  代表委员们热议:当前,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化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人大代表熊清华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保山市已在改水、改电、改路、改厕、改厨、改厩‘六改’、建果园菜园经济林园、建家庭庭院、建文化活动室水池沼气池、建卫生所、建学校、建文化活动室‘六建’的基础上,推进助农增收阳光、优势产业打造、发展基础夯实、劳务经济培育、扶贫开发攻坚、科技进步带动、村庄环境靓化、社会发展推进‘八大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真正以农民满意为目标,切实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

  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

  公共事业不是城市的特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两会上,我省代表委员发出共同的呼声。

  “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力度,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之道。”全国政协委员杨一奔说。“培养一大批有知识、懂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这是新农村建设最迫切的需要。”

  “医疗卫生的重点在农村!要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改善,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这次参会,来自基层的王章平带来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提案,看到国家更加重视并切实加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力度,他非常高兴。

  “社会救助的重点在农村!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全国政协委员寇铸勋急切地说。寇铸勋对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救助工作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他说,全州目前常年需要救济的特困户有2.3万户、6万多人,需要尽快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加以解决,而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着农村和城市社会救助不平衡的矛盾。他呼吁,应坚持城乡并重,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高度重视并尽快启动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指导方针更明确、发展起点更高、工作布局更全、扶持力度更大的时代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是中心,增收是核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安全是保障,稳定政策是基石,农民是主体,调动农民积极性是根本。”代表委员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全面而深刻。

  代表委员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省“十一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在我省,就是要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四村”建设为目标,尽快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完善公共服务新体系、建设村镇新面貌、塑造文明新风尚、健全民主管理新机制“六新”格局,切实实施产业支撑打造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工程、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基础设施夯实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社会事业发展工程、乡风文明建设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管理民主推进工程和平安和谐创建工程“十大建设工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农业现代经营体系、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基层组织保障体系“六大体系”,应着力抓好全局性、关键性的六项重点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水利、公路、环境、村容村貌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大改革力度,重点解决好城乡分割、要素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均等突出问题;推进平安创建,营造农村平安和谐环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健全民主管理体制。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历史发展时代,期待着我们以更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科学决策、新的工作方法,实现新的跨越。

  徐晓梅 沈向兴 李绍明(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