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点学校成为富人“囊中之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2:43 新闻晚报

  □据新华社电

  记者日前在北京街头发现,两所小学虽然只有一条马路之隔,但一所小学投资上亿元,设有天文馆、游泳馆等,而另一所小学除教学楼外,只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操场,学生做操拥挤不堪……

  穷人的孩子只能划片就近入学,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好的孩子却能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愈演愈烈的教育等级化现象,受到正在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多位代表的质疑,他们呼吁公办重点学校不能成为富人子弟学校。

  重点学校:金钱和权力博弈下的“奢侈”追求

  据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的一项调查,约有1/5的学生通过交赞助费和择校费进入高中,城市重点学校的择校生比例最高,达到25.2%;在城市重点高中,高阶层家庭的学生数是低阶层家庭学生数的1.6倍;中上层家庭的孩子约62%进入重点中学,而低阶层家庭的孩子约60%在非重点学校。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青岛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志说,无权无势的弱势群体只能让孩子就近入学,丝毫没有选择的权利。在高中阶段,“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更是把部分成绩不错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挡在了门外。农民家庭的学生多数只能依靠分数上重点中学,拥有更多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家长可凭所拥有的资本来弥补分数不足。

  教育等级化:“一代跟着一代受穷”

  济南市一位姓郑的低保户无奈地对记者说,“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这样了,就指望孩子能有出息,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可是我们这样的家长没钱、没地位,孩子上不了好学校,只能一代跟着一代受穷。”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王元成深有体会地说,“我是农民,我深知教育的重要。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里干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拿的是很可怜的工资。他们的子女看到别的孩子可以上好学校,自己却只能上个打工子弟学校,这本身就是一种等级歧视。孩子从小看到社会不公平的一面,幼小的心灵埋下了阴影,长大以后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聊城大学校长宋益乔说,教育是一种社会调节器,使各种人都有公平晋升的台阶。

  消除教育不公:“解铃还需系铃人”

  一些人大代表认为,教育等级化现象是在教育资源配置极度失衡的情况下出现的,“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消除教育不公的土壤。

  董凤华代表说,政府办教育的目的是缩小社会差距,应该让弱势群体享受到好的教育,政府资源应该更好地向弱势地区、弱势学校倾斜。

  董凤华代表建议,在公立学校范围内淡化重点校、示范校,直至取消。同时改革学校的评估标准,改变人为地把学校分成过多等级的现象,把评级改为评学校的办学合格度,把评改革、评创新、评特色、评成长率和发展潜力等作为评估学校的主要指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