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话题:农村经济失血 代表呼吁急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10:36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张晓晶、丁锡国、张虹生) 金融是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血脉,但是我国广大农村正面临严重失血的境地,这种状况让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深感忧虑。 商业金融缺位,农村“失血”严重
翟熙贵代表经过调研认为,我国虽然基本上建立了以合作金融为主体,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实际上部分涉农金融机构“有名无实”。 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十年来,业务范围一直比较单一,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管理是其中心工作,对农业的信贷扶持仅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没有涉足生产领域,农业发展银行事实上成了“粮棉收购银行”。 由于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除市场风险外,还面临自然灾害风险,商业银行对农业投资不“感冒”。近年来,农村地区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纷纷撤消,个别地方只有农村信用社可以提供贷款。而农村信用社也面临着一些政策性困难和实际问题。如对农户小额贷款没有给予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相关优惠政策。农村信用社在商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国家政策赋予的信贷支农职责,因此在网点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要进行大量投入。和商业银行发放大额贷款相比,信用社办理农户小额贷款工作量大、成本高,而且农户贷款面临的自然风险大;不良资产处置难、税费高。 资金流向大城市,农村几近被“吸空” 郭跃进代表说,随着县域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收缩和信贷功能的萎缩,在农村吸收的资金通过上存上级行源源不断地流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以山东沂水县为例,全县五分之一的存款余额流出县境,其中流出资金的60%来源于农村,而转向了非农业方面的投资。 邮政储蓄自开办以来一直只存不贷,如同抽水机一样抽走了农村资金。其组织的存款除留足准备金外,以转存款的形式缴存中央银行,通过中央银行系统层层上划,邮政储蓄资金便轻易流出了县境,形成了邮政储蓄增长越快,资金流出速度越快的局面。 另外,民间投资也出现了城市化倾向。部分从农村起步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组织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壮大,逐渐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和城郊,相应地将资产和资金也带离农村地区。 农业贷款担保难,难住了农业大户 于修平代表说,当前大额农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农村土地、荒山、塘堰等承包权没有专门的评估机构,很难对其价值进行评定,也很难实现交易,农村房产不能办理符合贷款担保抵押条件的《产权证》,又没有类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之类的社会中介机构,很多借款人因为找不到担保人而被挡在银行门外。 部分人大代表建议,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村输入充足的“血液”很重要。农业发展银行执行国家收购政策,同时应赋予其支持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融资职责,由目前的仅支持粮食收购环节向粮食产前、产中领域延伸,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做好政策性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要以提供农户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解决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和消费信贷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农业银行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优势向农村输血。(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