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河南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12:42 河南报业网

  [主持人]:徐书记,为什么在这“五个一”工程里,您把一个好的带头人放在首位?

  [徐光春]: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我在河南的先进村镇调研时发现,这些村镇无一不是靠一个好的带头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了前列。刘庄村、唐庄镇等之所以几十年经久不衰,关键是有"村支书的榜样"史来
贺、"太行公仆"吴金印这样的好带头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西辛庄村、西滑封村、回龙村,之所以迅速脱贫致富,也是有了李连成、王在富、张荣锁等好带头人。这些带头人,是基层领导班子的主心骨,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是村务管理的当家人,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在他们身上,不仅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而且体现了懂政治、善经营、讲奉献的时代特征。目前,在河南"带头致富能力强、带动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村支部书记已占到63.8%,他们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河南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培训,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农村优秀人才,造就千千万万个好的带头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主持人]:徐书记,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河南的情况也不会例外,您能谈一谈河南在这方面的一些情况吗?

  [徐光春]:河南是一个发展中大省,总体而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从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个指标来看,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87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84元。同时,由于所处区位、自然条件、发展基础、群众素质等情况不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我们去年做了一个调查,有5%左右的村庄在较低水平上达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有15%左右的村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处于城乡结合部的近郊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有不到5%的村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这些村庄绝大多数处于交通闭塞的深山区、革命老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

  徐光春谈农民工子弟受教育问题

  [主持人]:网友:徐书记好,我是一个河南的民工,现在在沿海建筑工地打工,现在的问题是子女在现在的城市不让上学,只能把孩子放在家。

  [徐光春]:按照国务院最近颁布的政策,农民工的子弟在当地应该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受教育的权利,所以有些地方对农民工的子女在受教育的问题上采取歧视的政策,是违反国务院规定的,我们希望这些地方能够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公平地对待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

  [主持人]:网友:南街村是河南发展新农村的典型吗?

  [徐光春]:我们河南有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村,其中就有南街村。现在我们党的政策允许以不同的方式在发展致富的途径上做一些探索,南街村就是这些探索中的一种形式,除了这种形式以外,河南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探索。只要符合中央提出来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们就鼓励大家创造性地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主持人]:徐书记,我在一些材料上看到您说过,从河南实际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抓好“五个一”工程,这“五个一”工程您能给大家再介绍一下吗?

  [徐光春]:河南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篇大文章?我深深感到,要把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抓好“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创业氛围、一套好的扶持政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主持人]:徐书记,您认为在河南那些比较落后的村庄应该怎么做才能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徐光春]:贫困落后的村庄基础差、困难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艰巨,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具体来说,一是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一般来说这些村庄发展传统种植业的条件很差,但往往具有生态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增强致富创业的观念、坚定致富创业的信心、理清致富创业的思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旅游业等二三产业。二是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提供用工信息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农民工在外地和家里遇到的实际困难等,引导和推动农民外出务工,促进农民增收。这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现实、最直接的途径。三是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在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条件、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四是加大对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的力度。从今年开始,我们计划集中扶持2000多个重点贫困村,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大力推动公路、电网、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特色产业项目开发。积极稳妥地推进搬迁式扶贫,把居住在特别分散、条件特别恶劣地方的贫困人口搬出来,改变生产生活条件。

  徐光春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主持人]:徐书记,我记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好几个时期都提出过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次我们再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您认为这一次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徐光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长期探索、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包含在其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推向了新的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是这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的。全面小康是更高形态的小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也是更高形态的新农村建设。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新要求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包括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包括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包括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我们党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是内在统一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二是这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却有继续扩大之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就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也不符合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只有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城乡居民都富起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三是这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着眼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现代化是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农业的大发展,没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富裕,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次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三农”工作放到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必将大大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主持人]:徐书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把握农村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请您谈一谈应该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徐光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握好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新措施。具体来说有六点。一要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二要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三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四要把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五要把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六要把推进和谐农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主持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怎样防止形式主义和简单化?这个问题网上讨论得比较多,也有许多网友对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比较气愤,请您谈一谈如何防止形式主义?

  [徐光春]:现在我们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机遇,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但必须始终坚持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得实惠。中央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搞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形式主义,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规划和建设上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命令,不增加农民的负担,不期待一蹴而就,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应该认识到,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最期盼什么、最需要什么,农民最有发言权。所以,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自主性,是保障新农村建设成功推进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可能导致在新农村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付出巨大努力,却事倍功半,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甚至引起农民的抵触。只要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去做,就一定能把这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大事办实办好。

  [主持人]:徐书记,您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当特约记者,工作后做过记者、分社社长、大报总编辑,当过中宣部副部长,您认为新闻媒体在宣传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得好的有哪些?不好的有哪些?以后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徐光春]:总体上看,新闻媒体在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得是比较好的,能够把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重大意义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思路和措施,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给广大干部群众,比如,最近各大新闻媒体集中宣传报道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王乐义同志,效果就非常好,能够激励和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满腔热情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

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十大方略之首,在今后很长时期内都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和动员群众的强有力的工具,要围绕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切实搞好宣传工作。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旋律,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我长期在新闻战线工作,深切地感受到新闻媒体对于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所起的重要作用。希望各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努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次要充分展示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实践。要及时充分地宣传报道各地建设新农村的最新进展,及时充分地宣传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及时充分地宣传先进典型,及时充分地反映新农村建设波澜壮阔的新实践。

  三是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伟大实践,要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正确贯彻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保证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维护农民利益的强大舆论力量和社会力量。

  四是要创新宣传方式。新闻媒体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永葆青春,才能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要千方百计改进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千方百计提高宣传质量和宣传水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中,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下功夫,创新宣传形式,力戒对政策的枯燥图解。要深入农村工作一线,捕捉鲜活生动的事例,及时反映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新成效,反映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农村面貌的新变化,反映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

  [主持人]:徐书记,去年在郑州召开“净化网络环境,传播先进文化”互联网高峰论坛期间,您会见了与会的网站负责人,对互联网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听说您春节期间到新闻媒体去看望,到了报社、电台、电视台之后特意到了网站,看得出来,您不仅对网络比较了解,而且还特别重视网络,在这里请您谈一谈对互联网的看法?

  [徐光春]:是的,在去年召开的"净化网络环境,传播先进文化"互联网高峰论坛期间,我和与会的网站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谈了一些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我认为,网络是一个新兴媒体,因为网络是传播新闻信息的一个新载体,也是增强社会方方面面沟通的一个新渠道,更是我们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新阵地,由于能够及时地传播信息、能够最广泛地与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人接触,影响越来越大。网络还是一个主流媒体,过去大家对网络在思想认识上有距离,只认广播、电视、报纸,不承认网络的主流媒体地位,现在看,网络具有广播、电视和报纸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受众将越来越大,功能将越来越强,正逐步成为主流媒体。如果我们能够在正确认识网络、积极利用网络、科学管理网络三个方面把工作做实做好,网络媒体就能够趋利避害,为社会的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主持人]:非常感谢徐书记,今天是妇女的节日,可能有很多网友是女性网友,在结束访谈之前,请您跟所有网友,特别是女性网友说几句告别的话。

  [徐光春]:今天我到

人民网强国论坛做客,和广大网友进行交流,非常高兴。也适逢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妇女的节日,在这里我也借此机会,利用这个论坛,向网友中的女同胞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女同志还是很能干的,在各条战线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也衷心地祝愿社会各界的女同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加出色的作用,社会离不开女同胞,现代化也离不开女同胞,这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这么一个和谐的关系中,我想社会能够不断的进步。

  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