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友论两会:教育收费:北大清华的门该朝哪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16:53 中国广播网

  教育部日前对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所关心的教育问题作出回应,其发言人的解释来自权威媒体,据新华社2006年3月6日的报道,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根据两会期间针对代表们反映的“上学贵”的问题回复说:“人们对学费问题应当转变观念。在计划经济时代,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花的钱很少,因为国家都给包了,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
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现在很多人不考虑自己实力如何,都想让孩子往好学校里挤,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学贵’观念重要来由之一。”

  这真是奇谈怪论!前段时间教育部门还一直口口声声是“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的,对教育产业化要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可一转眼却把教育比作是“逛商场买衣服”,自相矛盾不说,其骨子里透出的顽固不化的教育产业化理念也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北大清华的门朝哪个方向开?难道是像旧时代的衙门一样,有分(数)无钱莫进来?不错,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但是,作为承载着公益职能的教育,在任何时代,为民族及国家储备人才的终极使命都不应该也不可能变。拿教育与“逛市场买东西”进行类比,如果不是这位发言人吃错了药,起码也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言论。

  如果说,不考虑自己的成绩(分数),“都想让孩子往好学校里挤”,这的确是“非理性的”。而现实生活中,也确有一些家长有着深深的“北大清华情结”,给孩子定指标,逼迫孩子硬往北大清华这个独木桥上挤。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与“上学贵”无关。倒是有些自恃有钱的大款,当孩子高考分数不够时,一掷千金,靠金钱打通关节,把孩子“挤”进了名牌大学。既显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本事,也挤占了宝贵的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些穷人家的孩子,天资聪慧学业优良,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名牌大学,只是由于家里太穷,迈不过高额学费这个槛,要不成为当代的“高玉宝”,要不只能屈就较低档次的学校。这种现象绝不是教育部发言人所抨击的“非理性”,也不是什么观念问题。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确实有限,但它们毕竟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所有,它们的“贵”不应该是体现在钱上面,而应该体现在它们所面向的是全中国最优秀的考生这一点上。因为优质,所以哪怕再有钱,达不到最优秀的标准也别想进来。反过来讲,只要是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即使是身无分文,名牌大学的校门对他们也永远应该是敞开的。这才是教育部发言人应该说的话。

  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且与社会公平密切相关。通过教育改善人民群众自身的生存状况,提升其生存地位,也是教育应当具有的一种社会正义价值所在。那种把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分成三六九等,穷人只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机会,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就是商店,有分数没钱莫进来的做法,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所应有的。说句不中听的话,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会如此愚蠢。

  如果一个孩子仅仅因为缴不起学费而上不了北大清华,那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文:网友南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