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家庭“冷暴力”遭遇“冷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17:30 今晚报

  新华社南宁3月8日专电题:家庭“冷暴力”遭遇

  “冷藏”——家庭“冷暴力”现状调查

  新华社记者叶建平晏国政曹健

  家庭成员间的漫骂、冷落……这是家庭暴力吗?记者

  近日在广西、山西、宁夏三省街头随机采访了45位市民,

  7成多受访市民表示不太清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

  问题的解释(一)》对家庭暴力行为的定义是:“家庭暴

  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

  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

  后果的行为。”

  专家指出,漫骂、冷落等行为属于精神伤害,俗称

  “冷暴力”,高发于知识分子家庭。近年来,随着我国市

  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冷暴力”逐步取代身体攻击,成

  为家庭暴力的新趋势。

  然而,受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冷暴力”往往很

  少有人投诉,最终遭遇“冷藏”。

  (小标题)太原:11年仅接到1起投诉

  “自从两年前丈夫迷上了网络,我一气之下把网线给

  剪了,他到现在都不理我。我主动找他聊天,他就冷嘲热

  讽,说我很烦人,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他对我

  的冷漠就像一把刀……”家住山西太原市并州北路的罗女

  士哽咽着说。

  太原市妇女联合会权益部副部长冀风华介绍说,家庭

  暴力分为三种类型,即身体暴力、性虐待以及“冷暴力”。

  “像罗女士这种情况,属于‘冷暴力’类型。实际上,很

  多家庭都存在类似的情况。目前‘冷暴力’现象正呈现上

  升势头,将成为我国两亿多家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家庭“冷暴力”现

  象愈演愈烈,但到各地妇联投诉的妇女却屈指可数。“太

  原市妇联除了在1995年接到过一例关于冷暴力的投诉

  外,11年来从未接到类似的案例。”冀风华说。

  广西南宁市妇联权益部工作人员李永青也表示,她从

  2003年工作至今,只接到过1起关于“冷暴力”的投

  诉。宁夏银川市妇联权益部工作人员李婕更是坦言,自己

  从事妇女维权工作多年,至今从未遇到过一起因“冷暴力”

  而要求援助的案例。

  (小标题)受害者的迟疑:这能算暴力吗?

  虽然罗女士长期以来受到家庭“冷暴力”的折磨,但

  她始终没有向当地妇女权益部门投诉。当记者告诉她这也

  是一种家庭暴力时,罗女士迟疑了:“他对我的精神伤害

  是很大,但他没有打我,这能算暴力吗?”

  提及这种现象,李婕表示并不奇怪。“大多数受害者

  的态度都像罗女士一样。我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只有极少

  数文化程度较高、生活中接触媒体较多的受害者知道家庭

  暴力中存在‘冷暴力’这种形式。”

  南宁市妇联副主席杨雪敏认为,目前社会各界对防止

  “冷暴力”宣传力度不够,是导致受害者被“蒙在鼓里”

  的原因之一。另外,“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也令

  许多受害者选择了忍让。“有一次去社区开展工作,居委

  会负责人坦言,社区里夫妻互相生‘闷气’的事时有发生,

  但他们绝不会找别人,因此妇联的维权工作也不好做。”

  (小标题)专家:立法时机未到道德教育先行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

  法》等法律法规,传统的家庭暴力有了法律解决的途径。

  广西、山西、宁夏等地还相继出台了地方性维护妇女权益

  的法规,明确地将“家庭暴力”列为犯罪行为,并规定了

  发生家庭暴力后双方的责任。

  李婕认为,要解决好“冷暴力”问题,首先要对其进

  行法律界定,明确暴力概念、暴力范围、对施暴者的责任

  追究以及对受害者的法律救助。“我国‘冷暴力’受害者

  即使想维权,目前法律也无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这也导

  致受害者有苦难诉。”

  广西资深律师董志坤说:“虽然我国的《婚姻法》等

  法律法规中对家庭暴力都有明确的规定,但这些规定还是

  适用于传统的家庭暴力。‘冷暴力’表现形式隐蔽,在司

  法实践中必然面临着取证难的问题。”

  山西律师刘跃峰也坦言:“精神伤害比身体上的暴力

  更难认证,这一技术问题解决不了,也就没办法制定法律

  对之进一步规范。”

  而杨雪敏则认为,社区居委会发现有关冷暴力的不良

  现象,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通过协调等方式消除“冷

  暴力”倾向;同时,居委会可以定期组织家庭集体活动,

  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

  宁夏大学学者宫京成呼吁,由于人们对新事物的“认

  知、认识、认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缩短“冷暴力”

  概念从提出到接纳的周期,媒体、妇联等有关部门必须加

  强宣传,让广大市民明白什么是“冷暴力”、如何避免

  “冷暴力”。(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