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斥资3800万抢修明泰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02:15 新京报
北京斥资3800万抢修明泰陵

明十三陵之一泰陵明楼前已搭建起脚手架(3月8日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只抢修不复建,已损毁明楼彩画不再重绘

  

北京斥资3800万抢修明泰陵

  昨日,总投资3800万元的明十三陵泰陵抢修工程正式开工。新华社发

  本报讯(记者蒋彦鑫)昨日,明十三陵泰陵启动300年来首次大修。据介绍,该工程总投资3800万元,残破的陵墙、城楼屋顶等都将进行大修。到今年11月20日,这座明代皇陵将基本重现清乾隆年间大修后的状况。

  古建原件将尽量保留

  泰陵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其最后一次修缮是在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此后基本处于自然状态。

  北京市古研所所长韩扬说,明代建筑都是木石结构,耐久性本来就差。泰陵祾恩殿遗存的石条现已残缺不全,且多数风化严重。陵寝标志性建筑的明楼楼顶瓦片大量残损,部分内部支撑结构也已经损坏,方城城墙面凹凸不平。

  此次抢修的项目包括归安碑亭遗存、祾恩殿遗存,对现存残墙做遗址保护;对方城墙体城砖进行剔补,剔补宝城墙及内侧登城马道,修复哑巴院及影壁,疏通宝城以外排水系统等。在修缮中,将尽可能多地保留古建原件。为了保持这项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施工将尽量利用原有的建筑材料,新材料也将按传统工艺制作。比如楠木将用国产硬木柏木替代,但工艺将完全“复古”。作为工程重点———明楼将按挑顶揭瓦、大木维修逐步替换地砖、对城墙进行铆杆加固的程序,整体做到“修旧如旧”。

  而对于已不存在的明楼彩画,修缮将不会重绘。韩扬表示,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将更多地维持古建现貌,留下历史的痕迹。

  抢修后暂不对外开放

  据介绍,为确保抢修资金到位,特区已从定陵等开放景区门票收入中,筹集专项资金。此次抢修工程,只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性抢修,抢修后同德陵、康陵、献陵一样,不对外开放,实行封闭管理。据悉,抢修工程预计2006年11月20日竣工。

  近年来,十三陵残陵修缮工作一直在进行。为使抢修保持世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有关单位特聘请古建专家罗哲文、规划建筑专家郑孝燮、建筑大师张开济、古建专家杜仙洲为明陵抢修工程顾问。今后,十三陵特区还将有计划地启动茂陵、裕陵、永陵修缮工程。

  同时,此次抢修虽然要恢复乾隆时期的风格,但只是对现存遗址进行抢救,将不会在遗址上进行复建。

  此外,据介绍,明十三陵中尚未抢修的茂陵、裕陵和永陵等也已经纳入抢修计划,预计将在2010年前全部抢修完毕。

  ■小资料

  泰陵主人明孝宗

  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明孝宗朱祐樘为宪宗第三子,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三日生,二十三年(1488年)九月六日即皇帝位,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七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十月十九日葬泰陵。

  孝宗是明代中叶惟一的较为励精图治的贤君。孝宗一朝,削弱了太监乱政的现象,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史称其时为“弘治中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