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祝愿“天府之国”更加和谐美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08:05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本报北京专电(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特别报道组)四川在北京的客厅---人民大会堂四川厅又一次见证了一个难忘时刻的到来。

  昨日上午8时55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来到四川厅,与四川代
表团的全体代表一道,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和计划、预算报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周永康参加审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张学忠主持审议。受国务院委托,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到会听取了代表们的审议。省委副书记、省长、代表团副团长张中伟等参加了审议。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首先我要向在座的各位妇女代表和全省4100多万女同胞表示节日的祝贺!并通过各位代表向全省8700万人民表示亲切的问候!”落座后,曾副主席的一段开场白,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几天来,各位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认真履行职责,对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等进行了审议、审查,一致表示拥护和赞成温家宝总理的报告,认为这是一个充分肯定成绩、深刻分析问题、展望科学前景、鼓舞人心的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体现了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突出‘五个统筹’、突出加强薄弱环节、突出人民切身利益,是个很好的规划纲要。”张学忠首先发言,汇报了四川代表团审议和四川工作的情况。他说,审议中,大家联系实际,一致认为四川这几年的工作,是四川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全省上下风正人和事业兴。工作中,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精神,根据四川实际,狠抓落实,正确处理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的关系,用伟大工程保证伟大事业,加快推进“三个转变”,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今年我们一是抓工业强省,二是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审议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蒋巨峰、甘道明等代表先后发言。曾庆红拿起笔,边听边记,不时插话。

  “我结合成都的实践,来谈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会。”李春城代表开始发言,他说,我市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部署,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主动探索和努力实践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初步取得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较好成绩。在谈到实践体会时,李春城说,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首先要顺应规律,顺应城乡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努力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扎实推进。要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成都三次产业比重是多少?有多少农业人口?”听取汇报过程中,曾庆红不时提问。

  “成都有一个双流,是全国的百强县,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追赶你们呢,希望四川、成都能有更多像双流一样的地方。”曾庆红寄望四川、成都进一步加快发展之情溢于言表。

  “曾副主席,您2003年视察过的双流县和金牛区,经过几年的努力,又有了新的变化,欢迎您再次到成都来检查指导工作。”汇报结束时,李春城代表全市人民向曾庆红副主席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十六大以后,我曾两次到过四川,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了我们四川发生的新变化。”在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中,曾庆红副主席愉快地回忆起2004年10月在成都迎接法国总统希拉克时的情景,他说,当时,四川、成都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外国贵宾看到了西部发展的蓬勃生机。

  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曾庆红强调,建设新农村,发展是首要,要千方百计抓好发展农村生产力这项根本任务。建设新农村,增收是关键,要千方百计实现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根本目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发展劳务经济这篇大文章。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好尊重实际、尊重群众这个根本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不搞一刀切,不搞包办代替、不能急于求成,不搞形式主义。建设好新农村,搞好党的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是根本保证。当前要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个主题,切实搞好主要在农村基层进行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把教育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把新农村建设办成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四川是我国开国元勋朱德、陈毅、聂荣臻元帅等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今年又是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在结束讲话之时,曾庆红语重心长地说,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四川的发展并一直对四川寄予厚望,他衷心希望四川的同志们,把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切怀念之情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把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建设得更加和谐美好,谱写四川富民强省的历史新篇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