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郑冰:农民协会归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0:22 南方新闻网

  □南方周末记者马昌博

  直到走进永济市民政局,郑冰还没确定到底要注册什么。

  这个初中毕业的37岁女人,不知道自己所领导的庞大组织的归属——它由主要散布在永济市蒲州镇的35个村庄的 3800名农民组成,并已实际存在了两年。

  之前去农业局时,她被告知要挂靠已成立的永济市农民联合会,但郑冰接洽后发现“这是个空架子”。

  “我不想挂在联合会下,”她迟疑了一下说,“我们已经叫农民协会了,就注册农民协会吧。”

  说这话的郑冰并未意识到这一要求背后的标志性意义:2004年6月7日,“永济市蒲州镇农民协会”正式注册成 立;一年后的2005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说,这是中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农民协会。

  这是一个让“三农”学者们兴奋的“符号”事件,认为其组织模式为“探索中国乡村建设的出路提供了富于意义的启 示”。

  郑冰不清楚这些词汇的分量——几年来,这个以乡村娱乐和学习培训为主要手段的原民办教师,正一步步把农民组织 起来,试图改变他们的素质和当地的乡村治理结构。

  农会的力量

  2004年,郑冰印象最深的是两个词:吵架和转型。

  压力来自她的农民协会——2004年年初,这个由号召妇女跳舞起家的农会,已拥有2000会员,协会所在的蒲 州镇寨子村有50%的农户加入。集合起来的农民开始不满足于集体跳舞和空头学习,但做什么让郑冰“头疼”;另一个考虑 是,这些组织起来的农民是否真的有力量?

  试验从当年的3月28日始,协会提议把全村的路面硬化。但村委会2003年改选失败后早已瘫痪。

  农会在全村每个巷子选出三名代表,组成了24人的村建理事会;协会号召每户负责自己门前的一段,公共部分义务 投工。

  几乎没人认为他们能成功,正值当地收获芦笋时节,很多村民都开始推脱。

  协会分户承包说服,就这样修了70多天,最后一天仍有两户不配合,“他们说你算老几,我们就一边干活一边跟他 们吵。”郑冰说,修路期间“最多时一天吵4回”。

  吵架中修完的路为协会带来了难得的声誉,随后寨子村的会员由占全村农户的50%升到80%;也在这期间,农民 协会正式注册。

  之后的“校门事件”则让协会真正立足:因为上一届村委会拖欠寨子村小学建筑款,建筑商在一个大雪天锁住了小学 教室,村民和建筑商发生了冲突,一些人闹到了镇政府。

  难以处置的镇党委书记给郑冰的丈夫打电话,希望农民协会能出面。赶到现场的郑冰号召身为家长的协会成员们先凑 了一万块钱,当天下午,教室门打开。

  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解决,一个民间组织的独特力量开始为政府所看重。

  事实上,郑冰更在意的则是这一年协会以合作入股的形式创办了涂料厂——这是除公共影响外郑冰认为的另一核心转 型,因为“大家还是希望通过协会致富”。

  “娱乐-学习-合作”模式

  2006年2月27日下午,星期一,农民协会办公室。

  本报记者推门进去时,协会正组织妇女开临时学习会。当天大雪,不能下地,满屋子的妇女在听副会长任苏串读一份 名为《农村的精神文化重建与新乡村建设的开始》的学习材料。

  这种类似的学习会在寨子村已存在3年多,发起者是郑冰,起因则是郑冰被农民“坑了”。

  1997年,时为小学民办教师的郑冰,在寨子村开办了一个销售化肥和农药的科技服务中心,郑冰随后辞职经商。 逐渐熟识的农民开始在服务中心赊账,到2000年时已有赊账近11万元。此时,郑冰又为村民担保了一个15万元贷款的 养鸡项目,结果村民拖着不还款,所有债务都落到郑冰身上。

  郑冰只身前往山东“想办法”,路遇

车祸,出院后,郑冰发狠专门照了张照片,“当个教训记住”。“我就开始想, 为什么村民有钱存在银行却故意赊账?关键还是素质问题。”

  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郑冰开始组织寨子村的妇女跳舞,缺乏娱乐的乡村很欢迎这个“时髦”的活动,两个 月后村里80%的妇女都加入进来。2003年正月十五,郑冰发动了几十个村庄的1000名妇女去永济市表演。

  靠娱乐把妇女组织起来的郑冰开始引导她们学习,一开始是搞辩论会,题目是“婆媳闹矛盾,谁的责任大”,妇女们 觉得没话可说,郑冰说那就念报纸。

  适应了和文字“见面”的妇女开始在郑冰的组织下学习农业科技,随后开始学习中央涉农文件。

  协会每周二和周五晚组织学习,永济市委书记潘和平一开始担心是作秀,派一个宣传部副部长晚上过来悄悄看了几次 才确信。

  记者在50岁的祁彩云家看到了她所学习的材料,包括“什么是农村合作经济”,以及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

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分。

  祁彩云已记了几本笔记,她知道温铁军说新农村“人们生活要有幸福感”,也知道中央不让村集体增新债。

  一些实际作用逐渐显现:村民梁二红贩卖西瓜时被告知要交40元费用,梁告诉对方中央规定农产品运输有“绿色通 道”,不许收费。“之前哪知道这个,都是在协会学的。”

  “在农村,只有先靠娱乐才能把农民组织起来。”郑冰所推行的是“娱乐-学习-合作”模式:通过娱乐手段凝聚农 民,“先有感情上的互信”;随后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接着进行宏观政策学习,“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和纪律”;最后才能谈 经济合作,“否则没有基础”。

  改变乡村治理结构

  永济市农民协会一个凸显的意义是,它从文化、经济、公共职能等多个角度把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各种交错的组织形 式,做到了队与队、村与村,直至镇与镇之间的联合。

  协会在2004年成立的涂料厂由会员中的83个股民合作投资组建,厂长由大家选举产生。协会还组织了诸如手工 馍作坊\棉被小组等合作机构。

  更重要的是,协会实现了农村中土地的合作——2005年,协会发动会员把380亩土地组合起来搞小麦试验田, 协会统一技术指导。然而,到收获时产量却出现了从1100斤到400斤的差异,因为“每个人的管理技术和用心程度都不 一样”。

  重新讨论后大家决定再进一步,协会集中了1000亩土地搞规模化“生态园”。按设想,每100亩土地种一个品 种,大家选出了20个种田能手统一管理。协会的目标是把农民分流,“能种田的种田,能做工的做工”。

  能起作用的不仅仅在经济上,在寨子村,所有会员都被囊括在各学习小组下,定期组织学习,协会还建立了图书室和 卫生检查队。

  生产队之间的界限也被打破,协会把全村分为7个责任区,按照协会副会长李金绒的说法,每个责任区是协会下属的 一个综合行政机构,一个责任区选出3个理事长,责任区下分小组,有小组长,协会的所有决议通过责任区到小组然后到会员 个人。

  一个独特现象是,寨子村农户门前的各种标牌大都是协会所颁发,蒲州镇果树协会和芦笋协会也加入了,协会成员从 蒲州镇扩大到了临近的韩阳镇。

  不可避免的是,协会的壮大引发了和一些村干部的矛盾,搞千亩生态园时有生产队队长说协会“把地都收走了”。对 队长不满的村民在2005年底又重新选出了一个队长。

  协会向周边村子发展时也会碰到难题,“我们和当地村委会沟通,协会不是去‘夺权’,而是以经济为核心带领农民 闯市场。”郑冰说,一些村主任开始认识到协会的好处,主动要求加入生态园。“我们做的是政府想做但又顾不上做的事。”

  “协会不是村委会,但谁给老百姓办事谁在村民中就有威信。”副会长任苏串说。她之前是村委会的妇女主任,如今 是农民协会下属的妇女协会会长。

  “现在能把农民组织起来就很了不起.”蒲州镇镇长傅岗说。一直以来,农民协会的发展包括合法注册都得到了永济 市市、乡两级的支持。

  不过傅岗直言农民协会和当地村支部的纷争,另一个担心是协会吸收了农民的资金,万一赔了就要政府收拾。他希望 能出台相关政策,“比如一个条例,规范协会的发展,很多东西我们基层干部不好把握。”

  “热情支持,冷静观察。”永济市委书记潘和平对本报记者表示,“农民协会最后是要体现在带动农民致富上,但现 在这个还不明显。”协会2004年办的涂料厂因为技术不过关整顿了一年,今年准备重新启动,而规模化生产的千亩生态园 也正在实施中。

  “我们都在摸索,今年将是关键的一年。”郑冰说。 来源:

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