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协恩:新书记新农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0:23 南方新闻网 | |||||||||
□南方周末记者 郭力 “保守地说,5年内我离不开老书记。” 吴协恩,华西村党委“新书记”。他口中的“老书记”,就是他的父亲吴仁宝。
“我渐渐老了,脑子糊涂了。如果我的话都要听,那要出问题的。”吴仁宝这样回应。 2年零7个月前,当吴仁宝突然宣布村党委换届,并推荐他的小儿子接他的班时,曾经议论四起。 而当华西村在新书记的带领下,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307亿时,这段父子传承又再一次披上了一层英雄主义的 色彩。 “老书记可说是一位‘农民政治家’,而新书记更像一名‘农民企业家’。”《吴仁宝评传》作者、华西村“名誉村 民”冯治教授说。 而从“农民政治家”到“农民企业家”,这是一段需要解读的传承。 老书记的退休生活 退休后,老书记吴仁宝成了华西村最著名的“景点”。 只要在村里,每天上午10∶30,他都会到“民族文化宫”,给前来华西村参观的游客讲上20分钟,最近的话题 当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因为方言难懂,他演讲时特地配上了一名“翻译”。老书记谈笑风生,“吴语成章”;女翻译正襟危坐,字正腔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相映成趣。 “很多人来华西村就是为了看看老书记,没看到老书记就觉得白来了。”华西村分管宣传工作的孙海燕副书记说。 而老书记自己则这样解释:“什么叫‘城市化’?让城里人来花钱,我们华西就‘城市化’了。”说话时,老书记笑 得眯起了眼。 79岁的吴仁宝,还兼着华西村艺术团团长,但他主要的职位是村“总办公室”主任,负责村建工作,并监督集团公 司。每天他都会坐着他的车牌为“苏B-D0001”的奔驰车,到办公室了解当天的工作安排和生产情况。但集团公司具体 的生产经营,他已经放手让新书记负责。 老书记依然保持着他的创造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被他解释为“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并且作为大标语刷在 了村中央的“龙凤广场”的主席台上方。而他对宏观形势的驾驭能力和预见能力更没有丝毫的减退。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2004年开始实行,但是2003年,老书记就在内部讲了‘三车’:已经投资的项目尽快产 出,‘开快车’;现有的企业稳步经营,‘开稳车’;还没投钱的项目立即叫停,‘急刹车’。”新书记吴协恩特别和记者说 起了这件事。 对“新农村建设”,老书记同样有他自己的见解。“不能因为追求‘村容整洁’而盖新村,农民如果没有这个钱买这 样的新房,一刀切地要他们搬进去,他们反而连房钱的利息都付不出了。” “来华西村看什么?不是看房子。”老书记的这个观点,新书记和孙海燕都反复提及。 “老书记忙了一辈子,他闲不下来。”孙海燕说。 今年元宵节的村民和职工代表“万人宴”,老书记亲自敲定了所有菜式,甚至主持制定了每个菜的下锅时间顺序。 他惟一改了的习惯,是每天凌晨三四点到生产车间的巡查。“以前老书记总是说,这个时间是职工最麻痹的时候,容 易出事故,他不放心。”孙海燕说,“但现在老书记说,如果自己三四点钟去,那么新书记不是要一两点去了?” “我现在很注意了,不多讲话,只在有把握的时候才讲两句,也讲不好。”吴仁宝对记者说,说完就哈哈大笑。 新书记的“调整” 新书记吴协恩似乎很在意自己的上任年限。“还不到3年,还差5个月。”他对本报记者强调。 去年底,规划中的50层“商贸中心”已开始平整地基;而投资3000万的“华西隧道”已经通车。 周边16个村从2001年开始陆续并入华西村,其土地也由华西党委统一规划。山北的一片12700亩的土地, 计划建成高科技农业园。这既是华西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内容,农业园本身也具备观光的功能。 “华西隧道”连通的就是山北这片土地,所以在村委宣传科的赵开军看来,“这笔投资要比山上花了2000万建起 来的‘袖珍长城’划算多了。” 吴协恩今年41岁。他的父亲吴仁宝41岁时,刚刚明白了一个道理:上面的话表面上都要听,但是说得不对就不执 行。而刚过“不惑”的吴协恩,把他为华西村制定的发展规划概括为两个词:“提升”和“调整”。 提升的是企业的内部管理。从去年开始,他要求每个企业、每个部门的“一把手”都要进行述职报告,还要让职工给 这些中层干部们“民主”投票。一年下来,还没有被职工选下来的干部,“一把手”们的得票率基本上都超过了80%。 而调整的,是华西村今后的产业方向。物流和金融成了这个靠传统产业起家的村子的新目标。在新书记看来,华西村 已经迈过了单纯的投资产出阶段,下一步的注意力决不能再集中于固定资产投资,以资本赢取资本才是正确的方向。 “江阴的长江码头,去年盈利7000万;去年开张的担保公司,今年赚5000万没问题;加大集中采购力度,净 增3000万的效益。……”当吴协恩粗粗地掰着手指算着这些账的时候,的确很难把他和“村党委书记”联系到一起。 “我们的长期目标是投资银行业。”吴协恩说,“要用传统产业和服务业两条腿走路。” “新书记的新思路是不求大,而求健康长寿。”作为吴协恩的同龄人,华西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永昌说。 刚刚过去的2月份,华西集团公司实现利润1.2亿。“3月要达到1.6亿。”吴协恩说。 “过渡的一代” 2003年华西村党委换届的时候,老书记吴仁宝说过,吴协恩年轻,“可以管20年”。 然而吴协恩自己却悄悄地把这个年限改成了10年。“新书记私下里跟我讲,我们干10年,到2013年,我们就 可以退下来了。”杨永昌说。 2013年时,吴协恩48岁。老书记发出过“干到80岁”的豪言,也强调当村官应该“为老百姓做一辈子”。但 在这点上,新书记似乎并不准备遵从老书记的意思。 “我不认为我们是第二代,我们只是过渡的一代。我们的上一代创业,我们则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人员管理、企业 的发展方向,我们这批人做好调整,为下一代的再一次大发展做好准备。”新书记这样解释自己的想法。 “我要看到我的缺点,只有高中的文化,只能守一守业。时代发展得那么快,再过几年,我就跟不上了,而华西比我 能的人多的是。” “老书记总说我比他还保守。”吴协恩说。而吴仁宝对他的小儿子的评价则是:“他比我思想还要解放。” 2005年,一改往年奖金20%发放现金,80%作为干股入股集体的做法,华西村村民头一回可以自主选择提取 所有奖金或者部分入股集体。据称全村现金发了有1个亿。但是,起先选择提取现金的村民,80%以上又将钱存回了集体, 存钱的村民甚至在村办公室门外排起了队。 “养成习惯了。”78岁的老村民吴仁彪说,“而且存在集体回报比较高,钱放家里也没什么用。” “最大的隐忧” “老书记和新书记,有其父必有其子。”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吴蕴芳说。 “协恩成长为接班人,是一个自然的结果。不论是当驾驶员时,还是当业务员、厂长时,他都很突出。”冯治教授说 。 而当吴协恩终于开始全盘主持华西村的工作时,他开始意识到华西村的“隐忧”。 “再好的制度都需要人来执行。”他说,“而华西村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 吴协恩最近刚刚聘请了一位“资本运作的人才”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他名叫秦宏,之前是华夏银行的一名经理,跟 吴协恩认识8年,以“兄弟”相称,但华西村向华夏银行贷款1.5亿,秦宏都不肯在1万元钱的利息上让步。 然而恰恰是这一点最为吴协恩所看重。和他的父亲一样,吴协恩依然把个人道德品质看成是选拔人才最重要的一条标 准。 对于自己这次用人的眼光,吴协恩很满意。“短短两个月,资金运作的降本节支,直接体现的效益500多万。”他 说,“对这些人要比对华西人还要好,还要重用。” 华西村另一项人才储备的重大计划也始于今年:他们计划招收5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华西村党委正在接洽江苏省 团委,希望能够招入支援过中西部的“青年志愿者”。“他们经过了锻炼,能吃苦,有事业心,有奉献精神。”吴协恩说,“ 对这些志愿者,我定的薪酬标准是年薪1万到100万。” 吴协恩有他自己的理想,他希望以他手中的权力,为更多的人创造一个能充分发展的环境。他认为,在这样的一个环 境中,人“可以没有8小时的”,“因为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工作将是一种快乐。” 他还有这样的计划:“若干年之后,华西的班子,50%的成员是留学生,50%的成员是大学生。” 然而他心里还有一个“最大的隐忧”。 “有了‘能用的人’,还要有‘会用人的人’,这才是关键的关键。”吴协恩说。 2002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60亿,三年之后这一数字翻了两番还多。按照华西村的“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五 个五”的目标,到2010年,华西村要实现销售收入500亿,要幸福、富裕5万人。 “吴仁宝选的人要超过吴仁宝,吴协恩选的人要超过吴协恩,这样华西村才能永续发展。”冯教授说。 吴仁彪家里,放着1945年修订的“吴氏家谱”。作为村里最有文化,而且对村史最为了解的老人,吴仁彪正在着 手将华西的吴氏一脉续入族谱。 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纪念日这天,华西村又将进行村党委换届选举。这一次,村党委准备选850 名党代表,直接选举村党委班子。 来源: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