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聚焦全国“两会” 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几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0:53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虽然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了众多具体务实的举措,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委员、代表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期望,为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

  【问题一】农民培训

  政府应拨出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培训

  【声音】张近东(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集团总裁):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需要一大批熟练工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简单工种的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度必然越来越大。

  目前,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只占很小比例。苏宁电器的连锁店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每年都要招收大量工人,对加强工人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深有感触。我认为,政府和企业都有义务为此做出努力,建议政府拨出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实行专款专用。特别是县乡政府应该制定优惠政策建立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引导和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在自愿基础上联合,加强对外出就业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要加强农民工培训教材的开发,实行全国统一编写专业教材。此外,政府也应该鼓励企业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建立企业的农民工培训基地,比如实施“蓝领工程”,根据企业用工需要,定向培训专业技能。政府可以根据培训效果,给予一定的补贴。

  迫切需要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声音】鞠章网(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泰兴市农业局党委书记):

  据调查,目前农村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大都外出就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是“三八六○部队”(妇女老人)和“童子军”,文化素质、农业生产技能相对偏低,无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要求。政府迫切需要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并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建议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建立有多行政管理部门组建的培训领导机制,努力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给予扶持,保障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开展;要通过立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民科技培训投入体制、经济补偿机制,鼓励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民科技培训、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智力投入保障机制,并实行项目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我认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设,作为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技能”和“创业”三方面的教育,并制定鼓励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的各类优惠条文,吸收农民培训。

  【问题二】农民权益保护

  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农民权益保护法

  【声音】姜德明(全国人大代表、射阳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构建

和谐社会,首先应解决好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尽管现行法律包含了保护农民权益的制度规范,但现实中农民的权益还是很难得到保障,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出台《农民权益保护法》。

  我做过详细调研,现在全国有失地农民4000余万,如何保护失地农民权益就大有文章可做。比如,要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要在农户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依法进行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全面推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现在,农民进城务工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他们工作环境差、强度大、时间长、报酬低、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地位低下。各级政府应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所有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城乡统一户籍管理制度和惠及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将进城务工农民纳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紧急救济和法律援助范围。

  【问题三】农业技术水平低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支撑农业发展需求

  【声音】陈秀兰(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农科院党委副书记):

  发展农业,一靠投入、二靠政策、三靠技术。目前的农业科技水平已不能支撑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结构不甚合理,农业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推广机制不稳定等,越来越适应不了农民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我建议,要建立农业科研基地,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职责,促进科技、产业紧密结合;要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机制,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另外,还要加强人才培训,使农业科技任务向优秀群体和优秀技术人才倾斜;要加大农村教育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鞠章网代表:农业技术推广不能只靠送科技下乡,关键是把基层农技网络建好。要探索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教育、涉农企业及农业专业协会等技术推广组织的合作机制。

  【问题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农村合作医疗要从解决“缺医少药”提高到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声音】姜德明:当前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单靠政策、行政手段,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议各级政府建立初级卫生保健专项资金,尤其要安排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引导资金;改变以往按行政区划设置医疗卫生机构的做法,鼓励和支持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医疗机构,逐步形成以县、乡、村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合作医疗定位要从解决“缺医少药”提高到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从道义互助转变为契约共济,构建新的保障制度。

  【问题五】基础设施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声音】祝义才(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现在农村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政府要加大投入,适当倾斜;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网络;农村建设要规划全覆盖;医疗设施要增加等。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