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湾女人的温州寻亲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1:26 温州都市报 | |||||||||
半个世纪前,一位台湾女子为寻找来大陆参加革命的弟弟,只身来到温州。因为时局变化,她与家人海峡相隔,忍受几十载的骨肉分离。 让这位平凡而又带有传奇色彩的女性感到欣慰的是:她找到了弟弟,姐弟俩相依为命在温州度过半个世纪。
弟弟这一去从此便杳无音讯。此后,日渐年迈的父亲愈发牵挂参加革命的长子,就叫大女儿张淑玲前往温州寻找弟弟 张淑玲今年81岁,满头银发,气质高雅,她家带有小院子的房子在市区闹中取静,高高的门台似乎要为老人挡住外面的凄风愁雨,好让她能安享晚年。 “和许多平常的母亲一样,我很想念我的女儿!过几天,我女儿要来看我了。”三八妇女节前夕,记者造访了张淑玲,她用一口夹杂着各地口音的温州话,娓娓诉说着她的往事,“我的人生经历就像我的口音一样,很复杂。” 在张淑玲24岁之前,她的人生是非常顺利的,童年时有父母的疼爱,七个兄弟姐妹感情笃深,一家人住在台湾,她与台湾当地一位男青年结婚后生下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相夫教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但1947年张淑玲娘家发生的一件事情引发了家庭地震:张淑玲的大弟弟张乃生,是个在台湾大学就读的热血青年,他怀着报国的热情,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瞒着家人偷偷地与同学一起来到温州参加革命。弟弟这一去从此便杳无音讯。此后,日渐年迈的父亲愈发牵挂参加革命的长子,就叫大女儿张淑玲前往温州寻找弟弟。“我是家中长女,平时做事情深得父亲信任,比起那些年幼的弟妹,做事比较稳妥。” 她拨开人群,拼命地冲了上去,紧紧拽住了弟弟的手,生怕自己一松手,弟弟就会不见了 1948年5月,张淑玲带着父亲的托付,离开尚年幼的女儿,带了点盘缠前往温州寻亲。 张淑玲坐着舢舨辗转来到温州,站在温州街头她举目无亲。那时正值内战,炮火纷飞,动荡的时局,偌大的温州城,哪里才能找到弟弟呢?张淑玲想起弟弟有个很要好的同学是乐清人,那时乐清虹桥一带的深山里有很多共产党的游击队在活动。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乐清,可是游击队在乐清、永嘉等游击区经常变换地方,很难找到他们的踪迹。为了寻找弟弟,张淑玲冒着生命危险出入在深山老林里,一个弱女子要找弟弟何其的艰难。沿途她听到的大多是一些战士牺牲的消息,每当听到有战士牺牲了,她的心就不由地紧了一下,生怕自己再也见不到弟弟了。 过了一些日子,张淑玲带过来的盘缠用光了,弟弟仍然如石沉大海般没有任何讯息。无奈之下,她只得回到台湾。对于未能带弟弟一起回家,她面对父亲满心愧疚。 在家里没停留多久,父亲给她准备了足够的盘缠,当年8月,张淑玲再次来到温州,继续她的寻亲之旅。在乐清永嘉等游击区,她四处打听弟弟的消息。冬去春回,转眼已经到了第二年的5月。“我清楚地记得虹桥解放是在1949年5月10日,5月13日,解放军部队正好经过虹桥镇。” 仿佛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在游行的队伍里,她一眼就认出前排那个欢快地打着腰鼓的战士正是她朝思暮想的弟弟张乃生,她拨开人群,拼命地冲了上去,紧紧拽住了弟弟的手,生怕自己一松手,弟弟就会不见了。这一刻张淑玲泪如雨下,近一年的艰辛寻找终于盼到了姐弟的重逢,虽然辛苦,她感到万分的幸福。 找到弟弟后,张淑玲本想带他回台湾去见父母。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因为时局的变动,姐弟俩已经无法返回台湾了。 我的眼泪就怎么也止不住,心头像刀割似的疼得厉害 此后,张乃生一直为报效祖国南征北战,后来他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并立下赫赫战功。而完成了寻亲任务后的张淑玲一心只盼着海峡两岸关系能够缓和,早日回到台湾与亲人团圆。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返乡的路却还是那么的遥远。 “我那时不敢看电影,一看到电影里那些因战争而导致家庭离散的故事,我的眼泪就怎么也止不住,心头像刀割似的疼得厉害。”张淑玲习惯性地托了托鼻梁上的眼镜,因为思念台湾的女儿,生活中一些温馨的场景总能触动她思念女儿的心,晚上她经常在梦中哭醒过来。因为流泪过度,她的视力急剧下降,眼镜陪伴了她大半生。 在温州生活的张淑玲最初靠着给别人做针线活而勉强度日,每天当孤单与思念吞噬着她的时候,她就将对女儿的思念,一针一针地缝进了衣服里。看到姐姐因为寻找自己而与父母、女儿骨肉分离,弟弟张乃生一直心存愧疚,他将姐姐接到温州市区居住,找了个房子帮她安顿好,执意将自己婚后的第一个孩子过继给了张淑玲做女儿。张淑玲也将侄女视如己出,将对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到侄女的身上。 离开时她是风华正茂的少妇,而回来时却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日子就这样转眼间过了几十年。1987年,已经隔绝了38年的海峡两岸终于恢复了探亲往来,看到别人携家带口来内地探视亲人,张淑玲心潮起伏,她也多么希望能够回到阔别多年的亲人身边啊! 而这时,台湾的兄妹们四处打听,一刻也没有放弃与她团聚的念头。1988年,张淑玲的三弟终于辗转打听到了她的消息,从台湾赶到温州来看望她,给她捎来了台湾亲人的一些消息,并竭力促成她与女儿团聚。1992年,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借着观光旅游的机会,张淑玲回到了阔别44年的台湾。当踏上台湾这片土地时,她感慨万千:离开时她是风华正茂的少妇,而回来时却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那种近乡情怯的复杂心情一时是难以言表的。 她当年呀呀学语的女儿如今也已是中年妇女,但相见却不相识。相隔几十载的血脉亲情,在这一刻化成了紧紧的拥抱和泪水。这一刹那千言万语竟然一句也说不出口。 张淑玲在温州生活了大半辈子,乡音已改,闽南话都不会说了。四十多年的沧桑变幻让她感到无所适从:双亲早已过世,丈夫另外组建家庭,女儿后来由她的三弟接过了抚养的重担,现在早已结婚育女。 “我离开时,只有女儿3岁时的印象,但是现在外孙女都已经很大了。长时间的分离使家人以为我已经在战乱中死去,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母爱,我们母女俩初在一起反而觉得有点陌生。”张淑玲对记者说起这段往事显得很悲伤。从小由舅舅抚养的女儿对母亲当初抛家弃子的举动一直不能释怀,觉得母亲不爱自己,才造成她从小颠沛流离,没有父爱母爱缺少家庭的温暖,女儿对张淑玲的态度也是冷冷的,甚至没有挽留母亲在自家过一夜。朝思暮想的女儿近在咫尺却客气地形同路人,让张淑玲的心在滴血。 短暂的相聚后,还没有看够家中的亲人,张淑玲又不得不跟旅行观光团回到温州,只能期盼着下一次的相聚。 “我不怪女儿,我确实让她受了很多的苦,后来女儿她三舅(张淑玲在台湾的三弟)临终前将事情的缘由及我这些年所受的苦都全盘托出之后,我的女儿才慢慢理解我,现在对我可贴心了,每星期一个电话打过来给我问长问短,那种亲情又回来了。” 弟弟生前特地在自己的墓地附近,为张淑玲也留了一个。弟弟说这辈子最愧对的人是姐姐,下辈子姐弟俩也要挨在一起互相照顾 张淑玲在温州曾担任五马社区居委会主任,4年前才离开这岗位,每当看到街坊邻居因为感情不和而闹离婚时,她总苦口婆心地劝说。“因为我能感受到家庭离散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苦,想着那些无辜孩子将来要承受的痛苦,我比他们还痛苦。”令张淑玲感到高兴的事是,那些原本要解散的家庭在她的劝导下,最后夫妻俩都和好如初。 但是2001年,一直与张淑玲相依为命的弟弟张乃生去世了,提及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弟弟,张淑玲几度落泪,她说,张乃生去世后安葬在瓯北的桃源公墓,弟弟生前特地在自己的墓地旁边,为张淑玲也留了一个。弟弟说这辈子最愧对的人是姐姐,下辈子姐弟俩也要挨在一起互相照顾。 “现在,我女儿来看我还不是很方便,什么时候海峡两岸统一,我能够方便地走亲戚就好了。”张淑玲老人眼中满是希翼。我们祝愿这位经历坎坷的女性的晚年愿望能够早日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