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上的分享式改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2:09 中国新闻周刊 | |||||||||
新起点上的分享式改革 各方质疑改革和发展至今出现的问题,如果概括起来,一是社会问题,比如利益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一是经济和环境问题,如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以及由此带来资源消耗过高和环境恶化等。
但在本次“两会”上,不少与会者提出,这些问题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改革。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依靠继续深化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只能用加快改革解决改革中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名也向本刊表示:“要用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这种普遍的期待显然得到了决策者的认同。而这种改革和发展,不同以往之处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 新的起点,是指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国家财富和社会财富都已有相当的积累。同时,改革也为我们积聚了诸多的经验和教训,也促使下一步改革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着力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新目标:“同时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中央的这些思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得到体现,这也是“十一五”期间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兼顾各方利益”的改革被描述为“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在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提出了方略。 记者采访的“两会”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当前各种社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其中贫富悬殊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是一个“大工程”。 代表和委员们在讨论中指出,导致贫富悬殊的两个较为重要的因素:一是城乡差距,二是地区差距。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并且要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除了今年免除农业税、今明两年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并补助寄宿费之外,还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并开始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要求各地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推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逐步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的问题。 这些措施,是温总理会前提出的“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一部分。李庆云认为,政府利用收入分配职能把重心转移到农村,通过转移支付改善农村的交通、农民的医疗和教育状况,使9亿农民得到实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将会大幅提升农村面貌。这些改革措施,应该说是建国以来力度最大的。 至于解决地区差距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通过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的战略逐步突现。 这些建设性的措施,在“两会”上得到普遍的肯定。而一些来自学界的代表和委员则表示,中央的这些精神,需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落实。 吴敬琏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当前改革遇到的问题: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制、国家垄断的基本经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等,由于障碍重重而进展缓慢;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法治环境迟迟未能建立;政府必须提供的教育、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但没有加强,相反有削弱的趋势;由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引发的社会问题解决的进展也不大。 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更深层次、更复杂的体制改革。但这些问题并不能成为阻滞改革的理由。 “虽然改革面临着重重障碍,但这是改革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改不改革的问题;至于打破这些障碍的难与不难,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吴敬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