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非物质遗产成果展延展3次 4块留言板写满几万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5:14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应观众要求延展三次,一个月来接待35万人次,四块留言板写满几万人感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将于明天在国家博物馆落下帷幕。从正月十五元宵节至今,展览接待观众超过35万人次,四大块留言板写满几万人的签名和真挚感言。“母恩情深”、“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言语不多但情深义重
,奔波在都市快行线上的人们在这里寻觅到了久违的精神家园。

  游走于4000多平方米的中央厅和地方展厅,仿佛徜徉于中华民族瑰丽的宝库。唐代的枯木龙吟古琴,树叶信,傣族贝叶经,赫哲族雨皮服……2000余件珍贵实物各个堪称国宝。来自河北、江西、福建等地的10位民间绝活传人现场制作泥塑、年画、剪纸、风筝扎制、唐卡绘制等,无不让人大开眼界。长5.6米、高4米的南京云锦大花楼木织机由1924个构件组成,南京云锦传人一个在机下用彩线织花,一个在织机顶层提花,手起手落间,当年为皇族贵胄专用的江南云锦又一次飘落人间,这就是惟一流传至今尚不可被机器取代的手工制造工艺。

  正在工艺美院就读的小吴已经是第五次来看展览了,他说:“展览给了我很多灵感,我要把这些元素用到设计中去,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王女士不仅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还发动了孩子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来,她说:“应该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灿烂的文化,中华五千年文化正是靠着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才得以相传。”

  在许多人连非物质遗产是什么还搞不清楚的今天,这样一个展览走俏的确出乎意料。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说:“开始我们考虑的是没人来怎么办?但只过了三天,我们就考虑人太多该如何疏导了。展览原计划举办14天,由于参观者众多,不得不三次延展。国博下面的展览已经安排好了,这次不能再延了。”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祁庆富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遗产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甚至出现濒危、消失的迹象。只有离开它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的重要。比如爆竹,有人认为它是噪音污染,但是因为包含了精神的东西而变成一种情感的寄托,一旦没有就会缺失。此次展览最大的成功在于它唤起了社会各界对非物质遗产的关注。此外,这次展览5元钱的低票价和团体免票的优惠政策也是吸引人们走进展览馆的重要原因。

  尽管展览很热,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却仍然任重道远。“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每一分钟都在流失,我们要跟每一分钟赛跑!”王文章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立法滞后。目前,我们采用了录制、生产性保护等许多手段,但这都是阶段性的,缺乏法律条文明确的保障。现在,社会整体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科学认识还远远不够,一些地方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使遗产不能按其自身规律进行衍变,还有一些地方过度开发民间文化将其变成赚钱的旅游项目,这种保护性破坏更应加以提防。

  来源:北京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