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报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政协委员谈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7:04 新浪嘉宾访谈
政协委员谈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两位嘉宾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政协委员谈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两位嘉宾与网友进行交流


  网友:中国的企业在谈自主创新,国外其实有很多成功的例子,郭教授你觉得最主要的差距在哪儿?

  郭国庆:作为中国企业应该重视创新这个事情,现在很多企业是安于现状,对于创新没有一种紧迫感。比如现在因为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在国际上已经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比如我们做一台DVD机,要专利费、知识产权费21.3美元,但是卖价只能卖到28美元,利润非常
少。所以企业尽管生产很卖力气,拓展了很多地区,但是终究是为一些国外公司打工,你生产的越多,产品越成功,受人剥削的越多。要想占领市场制高点,要能够控制技术、控制市场,还应该有一种加强、重视技术创新这种意识。通过我们的技术创新,打造自主品牌,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第二要勇于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既不能等着政府的宽松政策,也不能等科研部门把现成技术都给你。所以企业应该在倡导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加大投入,真正花力气进行科技投入。

  网友:中国企业宁愿在价格上残酷拼杀也不愿意进行技术研发。

  郭国庆:虽然说自主创新企业是主体,但是政府也应该在一些税收政策、激励措施方面给企业一些引导。比如说有一些补贴,有专门的基金,现在的基金很多是高端的,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但是针对企业用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费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政府应该安排专门的经费,像过去支持企业争取外汇进入国际市场那样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提高自己对技术和市场的掌控能力。

  网友:中长期里面创新文化的目标是什么?能否解决我们现阶段的科学界的浮躁甚至学术腐败。

  王渝生:创新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在中长期规划里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到2010年,一个是到2020年期间。到2010年主要有三点,第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梳理我国的文化传统,要凝练出创新文化的价值理念;第二要初步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管理制度,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价值准则;第三初步建成创新文化基础平台,在正规教育中,在培训教育中,在科技队伍中,都要加强创新的价值观念的精神和普及。

  而到2020年要求更高了,第一要完善体现创新价值观和创新管理制度,要建立有钟鼓之色,同时同国际接轨的评价制度、奖励制度、监督制度和诚信体系。第二要借助创新文化建设,在若干重大的科技领域,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创新的团队。第三要健全同创新文化相关的研究、教育、培训、推广体系。在全社会广泛的普及创新文化,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这个目标里面应该说还有很多小的错误,举一个例子,关于对于创新的评价体系,要求我们建立尊重科技创新内在规律的,比较注重间接的、长远的、显性的评价体系,而不是注意直接的、近期的、显性的价值,所以对近期繁殖,对科研人员的学术修甲制度,关于公示制度都有一系列的规范,通过制度层面的规定可以有利于创新。

  网友:两位能不能分别谈一下高校或者说科研院所现在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状态是什么样的,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郭国庆: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想发挥科研创新人员的积极性,恐怕还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一些企业家或者科技机构的管理者他们讲要用事业凝聚人才,要用激励机制激励人才,要用法制保障人才,这几个方面对发挥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做到人尽其才呢?应该从高校或者从科研机构的领导开始为人才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提供宽松的环境,比如说对他的考核不要仅仅看发表了几篇论文,还要看看有没有进一步研发的潜力,这个项目对国家、对社会的价值有多大,另外还要允许他们走一些弯路,有一些失误。再一个现在对创新人员的硬件、软件支持都不是很够比如信息网络系统是不是能健全,对待国外最新的技术信息的索取是不是方便。另外是不是能够鼓励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很多的创新成果往往是通过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才能取得一些有重大意义的项目,我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领导要在这方面下工夫。

  另外人无完人,要宽容一些,给人才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很多人才,科学技术、知识分子,书呆子,人际交往方面能力比较差,但是他有这样的研究能力,领导有没有宽广长远的眼光发现人才,识别人才,运用人才。

  王渝生:我知道我们广大科研人员还是在奋发努力积极进取进行科技创新,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些东西可能有一些不一样了,有一些变味儿了。举一个例子,现在很优秀的科研工作人员为了找经费要花很多时间应付很多考研和检查。另外在团队里面由于经济关系的影响,团队关系、师生关系形成了所谓的近亲繁殖比较封闭的现象。形成了官本位的倾向,就是把权利、荣誉、利益都挂在一起了,科学权威、行政权威、社会权威也等同在一起了。有些院士本来只是科学领域内的一个带头人,但是一当了院士有很多社会活动到处开会、到处剪彩,得了院士之后很多地方要引进院士就给很多钱,这个是不太合适的。我觉得还是要建立以同行认可为主的评价体系,同时要把学术上的荣誉和他的社会职务和他的经济利益不要那么挂钩,这样就可以使得我们的学术研究、我们的科学研究更加单纯一些。不要受到一些急功近利或者浮躁情绪的影响。说句老实话,黄宇其前几年跟随韩国科技代表团一起到我们这儿访问过,但是这几年他就弄虚作假,要知道通过弄虚作假获得科学上的成功是绝对不可能的,有些人通过政治上的造假获得一时的成功,所以社会上有贪官、有奸商,但是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要想通过造假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是最实事求是、实实在在的,要观察实验,要同数学逻辑推理密切结合,技术要产业化,要能够市场化,所以一定要强调科学研究和企业技术创新不同的性质,但是他们创新的品格、创新的思维应该是一致的。

  网友:请问郭老师,据了解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在科技研发投入上是没有考核标准的,那么怎么让他们主动的投入科技创新呢?

  郭国庆:还是现代企业制度着手,因为受计划经济影响,很多是政企分开,官本位在企业当中一样有影响,很多企业领导人不是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我任期如何有成绩,而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很多领导人觉得花很大精力投入研发对我没有什么意义,出现了风险还要承担责任,所以从国企领导人的任用、聘任、晋级一定要加以完善。

  现在从我们国家实际情况来看,真正有创新动机的往往是一些民营科技企业,我们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和扶持往往不够。我想为了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应该更多鼓励民营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给他们一些扶持,给他们充分的经费、制度,包括审批方方面面的便利。我感到现在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困难重重,经费不够,在国企和民营企业创新方面审批的严格程度也不一样。一方面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要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

  网友:国家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青年人,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有哪些机遇,或者说在体制上、机制上对他们有哪些制约呢?

  郭国庆:最有创新活力的往往18岁到28岁的年龄段,我是同意这个观点的,从我们的领导到我们的一些老师,包括长辈应该鼓励允许青年人有些奇怪的想法,有创新的冲动。另外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现在我们的制度动不动就是考外语,看分数线来录取,分数决定一切,分数定终生,这很不利于年轻人的创新,另外还要排除论资排辈的封建做法,作为长者,应该踊跃让年轻一代超过自己,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再一个对于年轻人的创新还应该从经费、条件方方面面获得支持,现在往往年轻人困难很多,无论是约稿还是提供项目支持,往往是谁越有名、谁越资深就容易得多,对出生茅庐的一些年轻人就很困难,所以还是要鼓励创新文化。

  王渝生:我补充一点,今年春节我去看望许嘉璐副委员长的时候他说了一句,他说科技创新的源头在人文。这句话对我的刺激很大,我们搞科技创新不要只从科技方面考虑问题,还要从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下工夫,年轻人一定要成为一砖多能的杂家,现在是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人文化,就是说自然和人文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非常紧密。科学创新除了有科学技术的支持还要弘扬科学精神、还要传播科学思想还要树立科学的方法,一定要多方面的把人文精神摆进去。大科学家李政道有一句话他说科学与艺术是人的两面,所以我希望年轻的科学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科学素养,只有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才能攀登更高的科学高峰。

  主持人:创新文化对青年人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王渝生:刚才讲的实际上创新文化里面有很多东西对传统的一种继承,并且是一种发扬,而且作为一个人的个性来讲是强调一种个性的发挥,甚至于也可以说是个性的某种张扬,所以我觉得年轻人比较少保守,在符合法制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更要多想、多干,更要敢于闯,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儿,举一个例子,为什么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说五岁的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因为五岁的科学家就好问、好动,他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不懂就问,所以年轻人要童心未泯,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保持对自然界的敬仰态度,保持自己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能够有这种好奇心,再加上责任心,有一点功利心,那我们的科技创新就有希望。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两位委员参加我们的讨论,也感谢各位网友,本次讨论到此结束!谢谢!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报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