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青藏铁路列车制氧机可缓解旅客高原反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00:06 新浪嘉宾访谈
青藏铁路列车制氧机可缓解旅客高原反应

全国政协常委、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做客聊天室。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十一五”大力发展铁路网解决买票难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朋友在提买票难和票价浮动的问题。这个问题什么时候得到根本的解决,什么时候票不再这么难买了,今年的春运情况不错,明年大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还是不错,但是中国的人口基数这么大,这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您带领我们往前看看什么时候能解决这个问题?

  孙永福:这个大家有期盼,这正好是我们铁道部努力工作的一个任务,我们铁道部在研究“十一五”计划,报经国务院批准之后,现在正在组织实施。我认为最近这5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们中国铁路要有一个大发展,我们的质量要有一个大提高,这样才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才能够缓解旅客运输紧张的状况。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在“十一五”里面,我们要大力地扩展路网,就是要在客运专线方面要迈出更大的步伐,修建客运专线这是我们多年努力做工作、做准备的,现在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非常好。

  因为中国铁路客运和货运在一条线上面,非常的拥挤,负担非常重,可以说是世界上负荷最重的一条铁路,比如说京沪线,又要运大量的货物,又要跑大量的客车,解决这个问题,根本问题要解决我们运能的问题,要使我们的路网有更大的发展,路网的发展既要有数量不断的扩张,又要有质量的提高,再加上我们的装备现代化,以及管理的

信息化,这样就使我们未来5年,我们能够使我们的运输能力有个很大的提高。再加上我们铁路推进改革,加强管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也就是改变我们的增长方式,挖掘铁路的潜力,这样使我们购票难紧张的状况会有比较大的缓解。

  青藏铁路将于今年7月1日试运行

  主持人:还有朋友问到了青藏铁路的问题,我提前了解的情况,孙部长是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的副组长,也是对青藏铁路建设倾注了很多的心血,现在青藏铁路建设的情况怎么样,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孙永福:青藏铁路可以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条铁路了,现在我们建设是格尔木到拉萨这一段,有960公里都是在海拔4千米以上,这样的一个地理环境,这样一个复杂的地质状态要修建铁路是世界铁路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2001年国家确定要修建这个铁路之后,铁道部进一步加快了准备工作,我们在2001年6月29号正式开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青藏铁路建设的非常的关心,每一年领导都要到现场去检查工作和慰问职工也给我们很大的鼓励,这几年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奋战,现在青藏铁路已经全线铺成,正在加紧收尾工作。2005年10月15号举行了青藏铁路的铺通仪式,在这个之后,我们人马没有修整,继续在冬季施工,今年要打好三个战役,实现今年7月1号能够开通试运行的目的。

  主持人:我想很多朋友都去过拉萨,或者说想去拉萨,当然都是坐飞机去的,也有开车去的,我个人去年夏天从格尔木到可可西里,平均海拔在4千米以上的这一部分,也有的部分超过了5千米了,当时我的感觉挺难受的,不适应。虽然有的朋友知道很难受,但是想坐火车到拉萨去,网友想坐火车旅游的网友什么时候达到目标?

  孙永福:我们定的是今年7月1号开办这个客运的业务,这个更加的严格,正在加快各项的准备工作,今年7月份我想胜利的喜讯会给网友和人民群众到拉萨去提供了一个便捷、安全、舒适的运输工具。

  主持人:7月1号之后坐火车去拉萨,会不会因为刚开始这个线路想去的人多,也造成想去拉萨买票难的问题?

  孙永福:你提这个问题是我现在正在思考的问题,很有可能的事,从中央的领导,到地方的领导,一直到我们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来信和访问的意见看,大家都很关注这个通车的事情,也都希望在通车以后,能够尽早乘坐列车去拉萨,去西藏去观光,我们是非常欢迎的,现在也在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来迎接大家乘坐新的客车到青藏高原。

  列车制氧机可缓解旅客高原反应

  主持人:我坐汽车去的时候,感觉到非常缺氧和难受,到达那个海拔之后,含氧量是平原的几分之一,比如从北京坐车去拉萨,车上会不会有氧气瓶或者是其他的设施来保证旅客的吸氧量?

  孙永福: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考虑到了,建设期间也遇到一些问题,这和运营期间也是有连续性的,刚才我介绍在青藏高原修建这个铁路面临各方面的问题很多,刚开始我们确定了三个大的难题,包括多年冻土是个世界性的问题,这个难题夏天要融化,路基要沉降,冬天要冻胀,怎么样采取措施保证在冻土的时候是通顺的,这是个技术问题,这几年我们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共同攻关已经有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对付这个难题,现在实践证明是比较成功的。

  第二个大难题是生态脆弱,因为这个地方是江河源,也是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其他高原生物,物种比较多,保护的难度比较大的地区,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本着要执行基本国策,依法环保,全员环保,科技环保,大家都参与到环保中来,关心青藏铁路的环保,使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氛围和群众基础。在环境保护主要解决的问题植被的保护,水源的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还有像一些景观的保护等等,现在都采取了措施,现在经过了几年的实践,环保部门的监测证明这个环保的成效是显著的,我们修建铁路对周围的环境没有什么影响。特别在唐古拉以南,我们试种的草皮,我们已经在路基上种了大量的草皮,有300多公里的路基上出现了绿色,我们称作为“绿色走廊”。今年1、2月份我都去看了,我坐着车子去看了,周边的藏羚羊也好,还有野牛也好,都很好,这也是很好的成果。在青藏铁路建设里面,环境保护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第三个大的难题就是高原缺氧,由于这个情况对建设者都有健康的威胁,或者说生命的威胁,当时开工,我当时和卫生部搞了一个卫生保障措施,实践证明这个是很好的,主要是保证大家的健康,预防高原病的发生,5年我们没有在高原上发生一例。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我们面临从建设阶段转入运营,我们同样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对冻土要长期观测,对环境要长期观测,关于网友提出在列车上会不会产生缺氧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考虑到了,作为一个课题,现在我们设计的列车是特殊的,在中国青岛生产的,封闭性能比其他的车箱好一些,在车上有制氧机,给旅客供氧,我们在列车里面能够得到一定的氧气的补充,这个列车如果是行走在4千多米海拔的时候,你的感觉就好像在3千多米,实际的海拔高度,能够降低1千多米,这样来缓解由于高原缺氧给旅客带来的不适或者对高原反映比较强烈的来解决这个问题。

  青藏铁路硬席将实行全国统一票价

  主持人:有网友在质疑,青藏铁路花了这么多钱,在经济利益上未必划算?

  孙永福:这个问题不能这么看,中央做出修建青藏铁路这个战略决策是非常正确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西藏是我们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幅员是辽阔的,也有丰富的矿藏资源,水利资源和野生动物和植物的资源等等,这个地方生活的居民是以藏族为主的,他们处于非常困难的状态,主要是对外交往不太方便,周围都是山,很难走出这个山,他们多年的发展速度相对慢一些,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制约,我们国家最早是公路进了西藏,在公路之前主要是骆驼,有了公路就有汽车了,又有飞机飞到拉萨了,但是这些路的建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藏发展的问题。如果你大量的物资运进运出靠这些运输工具很难实现,成本比较高,我们铁路是大能力的又是一个低成本的,能耗比较低,环保比较好的运输方式,所以在青藏铁路建成之后,对于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是对现在铁路建设的沿线已经起到了带动作用,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比别的地方快了,下一步自治区正在建设沿铁路区的经济增长带,像铁路经过的地方,安多等等地方的发展。这些一定会西藏的发展插上翅膀,至于这个成本我认为是比较低的,我们1110公里,整个国家的投资是339亿,这样一个价格在内地上修高速公路不一定能够完成,所以更何况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面,完成这样一个世界难题,我觉得这个投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国家的投资,人们的血汗钱我们一定要珍惜,绝对要把它用好,所以资金我觉得应该是控制的很严,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修建的是非常有必要的,意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加深这方面的认识。

  主持人:会得到证明的这个意义?

  孙永福:对。

  网友:修好以后,从北京到拉萨票价大概多少钱?

  孙永福:人民群众非常关心,青藏铁路两省区也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我们铁道部也正式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都做了报告,最近对青藏线开通之后的运营问题做了一次全面的研究,对运价问题也提出了原则的意见,国家有关部门根据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决定的精神,进一步具体化了,可以这样说,现在我们这个价格是低价位的,现在从格尔木到拉萨这一段,按规定我们可以实行特殊运价,这一次我们研究的时候考虑西藏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藏族人民群众的收入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票价是实行全国统一的运价,不增加别的费用,这个就是对我们一般的老百姓乘坐硬席客车没有负担,票价比公路低得多,现在增加的是软席和卧铺,比全国统一价要略微高一些,不是让大家承受不了,稍微在全国统一运价基础上加一点比例,将来旅游车,比如说我们和国际上合作的一些豪华旅游列车,这些票价单独在议,不在这个范围里面,网友和群众可以放心,这个票价大家一定能承受得了。

  主持人:如果我再去的话就不坐汽车了,太难受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