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呼吁避免“生不逢地”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07:52 潇湘晨报

  

呼吁避免“生不逢地”尴尬

  前日,“城乡人‘同命不同价’”的话题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大讨论。昨日,“茶馆”又推出另一新议题:高校录取指标地区间不平衡,代表建议缩小不同地区之间高考录取率的巨大差异。富有创造力的读者又将这一问题定义为“同分为何不同命”——国家用纳税人的钱办的北大、清华等名校凭什么多招收学校所在地的学生?同时读者呼吁避免考生“生不
逢地”尴尬再发生。

  ★去年高考前,考生去考点熟悉环境后走出考点大门。(资料图片)记者殷建军摄

  一些考生遭受“生不逢地”尴尬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新闻学0301班的杨学文发来邮件说:作为决定命运的第一考,考生往往视之为一场战役,所倾注的几乎是自己的所有!然而高校的大门却像是双重门,对于地域的歧视决定了千千万万考生的命运,由此造成了“生不逢地”的尴尬,也导致“高考移民”大量出现。高校录取对地域的不公平实质就是对于经济差距的歧视!打个比方,一个茶店的老板往往把好的房间率先安排给那身价高的富家子,对于寒门子弟则要刻薄得多了。建议真正给予每个考生平等的权利。做法是全国应实行教育一体化,公私分明和全面普及双管齐下。公私分明就是对于公办的本科大学,国家应一视同仁,保证各地优秀的学生得到好的教育;对于普通的学校(大中专、高职高专)则适当考虑地域因素;对于社会办学则既要支持和又要把好关,对于那些滥竽充数的要叫停,要查处和追究责任。

  网友“笑笑”:现在其实有好多考生都吃了分数的亏,这也肯定影响他们以后的前途。学校的名气和专业的好坏已经成为单位招聘的基本条件了。

  支持缩小地区间录取率差距

  王小杨读者发来邮件说:当前我们国家的高考各地分数线不一致,一些大城市分数线低的录取方式显得不公平。像北京、上海等地名校招生名额多、比例高,还有干部子女的升学率是其他人子女的2倍多。一样的分数,却是不同的结果,“同分不同命”,这样录取方式的后果必然造成对广大农村学生和城市普通家庭学生的不公平,教育事业的不和谐。期待能够取消这种人为的不公平,给我们广大学生一个平等的机会。

  网友“小叶”:同样分数同样学子缘何不同机会?全国高考录取率必须体现公平的原则。不然的话,就是对祖国下一代的不负责。试想,仅由于录取机会的不公平,会让多少个“神六”那样农户家出身的宇航员被埋没?不见得大城市的子弟就比农家子弟会读书。缩小不同地区之间高考录取率,我们是举双手赞成。说不定,因为国家这项政策的改变,几年后我的孩子就可以有机会上清华、北大了呢!

  教育特权是财政分配不公的表现

  炎陵县财政局办公室的黄春平发来邮件说:教育特权是财政分配不公的表现!他认为,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中央集中财力的目的是为了办大事,比如更好地支持部属重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等。也就是说,清华、北大等部属重点大学是中央集中各地财力,予以重点支持而发展起来的。

  既然部属重点大学是用全国纳税人的钱建设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就应该让全国人民相对均等地享受教育发展的成果。而现实却不一样,好像北京籍的学子天生就有特权,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从财政的角度看,北京人享受教育特权是财政分配不公的表现,有违公共财政原则。因此,这一现状必须改革,地区差异必须缩小,中央财政的教育投入不能让北京人独享,而应让全国人民共享。本报记者刘勇储文静整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