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发展是硬道理 民生是落脚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09:30 解放日报

  “‘十一五’期间,上海要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基本框架,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博览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明显改善提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韩正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勾勒了这样一幅扎实鲜明的新画卷。

  科学发展是硬道理,注重民生是落脚点。在谈及这些发展目标时,韩正一再强调:
“我们经济建设的出发点是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得到更大的实惠。”

  上海发展要体现国家战略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今年的工作基调就是落实、聚焦、突破,有六项内容既是今年的重点,也是贯彻‘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韩正说。

  对这些正在紧锣密鼓展开的重点工作,韩正如数家珍,件件都实实在在: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通过“三个聚焦”,走出自主创新新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三是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改造400万平方米二级以下旧里,建成400公里轨道交通,在建设和管理中体现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四是做好民生重点工程,完善安居工程、就业援助和社会保障,让群众做到“安居、就业、有保障”;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点推进国务院批准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在市场化体系、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等方面有新突破;六是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推进中央确定的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和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建立符合特大型城市的公共卫生体系。

  立足国家战略,谋划上海发展,把国家纲要实施好、落实好,这是上海贯彻“十一五”规划的精髓。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可持续发展之魂,上海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战略?韩正说,要通过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聚焦重大产业项目、聚焦创新基地这“三大聚焦”,体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把占领制高点和推进增长点结合起来。

  “我们提出了一些硬指标,到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2.8%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5%以上。”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上海与全国各省市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举个例子,只有建设好长江黄金水道,上海洋山港和长江内河港口的联动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洋山枢纽港的作用。”韩正说。在韩正看来,“十一五”期间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上海将继续着重加强三方面的工作:除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合作共赢外,上海还将进一步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与西藏、新疆、云南、三峡库区等8个对口帮扶地区的政府一起创新对口帮扶措施、拓展帮扶领域、完善帮扶工作机制。此外,要与江苏、浙江两省一起,继续推进长三角两省一市的联动发展,在交通、环保一体化、能源建设规划、科技创新平台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建设新农村:特大型城市也要有作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如何落实?韩正说,上海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的城镇体系规划。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上海要坚决贯彻。尤其要破解农民最需要、最现实、最直接的难题。一方面,政府在社会事业的发展方面要向农村郊区倾斜,让政府投入体现公益性、均衡性。另一方面,“过去几年,上海郊区农民每年的可支配收入增长8%到10%,如果农民的收入增幅能够长期稳定在一定范围,就真正体现了农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在郊区农村的义务教育方面,韩正表示,要让农村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同样高水平的义务教育。“教育为本,农村未来的发展关键要靠新一代的农民、新一代的郊区市民,”他说,“人的素质提高靠教育,技能提高靠教育,竞争力提高靠教育,这是郊区未来发展很根本的一条。”

  上海的农村合作医疗有很好的基础,进入合作医疗的农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韩正说,下一步要重点解决两大问题:第一,在农民个人筹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我们希望到明年年底,农民个人筹资和政府投入比例达到1:1。”其次,从合作医疗拓展到大病救助,上海正着手建立农民互助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机制,帮助生大病的农民减轻负担,防止农民因病致贫。

  建立和健全长效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工程。韩正强调,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广覆盖的要求,目前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城保、镇保、农保和综保“四保并举”,除针对城市居民的“城保”外,其他“三保”的对象都是农民,“镇保”的对象是离土农民,“农保”的对象是农村地区农民。

  从2002年9月开始,上海的外来从业人员开始享受“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到2005年底,“综保”参保人数已经达到247万人。这几百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综保’是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制度性安排,这既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精神,也体现着统筹区域发展的精神。”韩正说,这正是上海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十分独特的作用。“上海的社保体系正逐步向全社会覆盖,努力做到应保尽保,百姓基本生活无忧。”

  民生是发展中不变的主题

  作为1700多万人口的城市市长,韩正谈规划、谈创新、谈发展,“民生”始终是贯穿如一的焦点话题。“让百姓享成果、得实惠”,这是上海谋划“十一五”、贯彻“十一五”须臾不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急百姓所急、忧百姓所忧,当前韩正魂牵梦萦的民生问题,其一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因为这是老百姓最关切、呼声最高的问题;其二是260多万老人,特别是孤寡困难老人的养老问题。

  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事业,韩正说,上海的发展重点在于培养全科医生团队、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这些软件建设。“老百姓去医院看病,不是看你的大理石,不是看你的装修。政府的投入,一定要避免把钱过多地用在硬件建设上。”对此,他感同身受:“我看有些地方铺大理石反倒不安全,下雨还路滑。”

  谈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软件建设,韩正犹如行家:第一,医疗体系要解决基层基础问题,重心要下移,投入要以政府为主,收费要进一步降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第二,纵向整合资源,在某些领域和某些方面,让老百姓在社区医院同样能享受到相当于三级大医院的服务。第三,培养一批全科医生团队,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上海的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19%左右。韩正说:“解决好老人的问题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2004年和2005年,在养老金普遍增加55元的基础上,上海还对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工龄补贴,让退休早、年龄大的老人得到实惠。在郊区,上海对月养老金不满75元的,补足到75元,还准备把郊区的养老金统筹从乡镇统筹为主提升到区县统筹为主。今年上海还要为困难老人做好两方面工作:把高龄无业无保障的老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解决职工老年遗属医疗费报销难问题。

  在上海的养老工程里,除了稳步增加的养老床位,上海探索实践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一朵奇葩。“我们还是鼓励居家养老,和儿孙们在一起生活。”韩正说。上海的养老体系是倡导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结合的新机制,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请社区助老服务员上门为经济困难且有生活照顾需求的老人提供买米、换煤气、助浴、助急等服务,政府把钱用在刀刃上,既解决了“4050”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又为老人提供了社会化的专业服务,老人们非常欢迎。韩正高兴地说:“到今年年底,享受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的老人将达到10万人,到‘十一五’末要达到25万人。

  (新华社上海3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 杨金志 姜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