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恭城县:建设富裕生态新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10:03 桂龙新闻网

  一座座青山,一条条绿水,一处处大果园,一幢幢小洋楼,点缀着恭城瑶族自治县广大农村。

  那里的天很蓝,空气很清新,环境很优美,日益吸引世人的目光。

  “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国
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广西第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农业部“青年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县”、“中国椪柑之乡”、“中国月柿之乡”……一块块荣誉匾更驱动着人们对恭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深入的了解。

  春萌大地的三月,记者到恭城采访,深深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洋溢着蓬勃生机和活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更成为瑶乡各族人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全面进步的强大动力。

  生态立县沼气当先导 改燃节柴还青山绿水

  恭城过去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被自治区定为扶贫开发重点县。然而,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恭城人民在建设富裕生态家园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恭城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有力地印证了县委和县政府当年作出的“生态立县”决策的正确。

  翻开恭城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广大农民生活在温饱线以下。为养家糊口和解决燃料,群众大量伐薪烧炭,使得森林锐减,覆盖率下降。

  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解决经济来源和烧柴问题,成为当时县委和县政府为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恭城是个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又远离铁路线和公路干线的山区农业县,没有区位优势,又没有国家的大投资,想招商引资办工业寻出路是不现实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为恭城县委、县政府打开了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工作的思路。靠山吃山,怎么吃法?以生态立县,发展生态农业。突破口——发展沼气。1983年,县里开始在平安乡黄岭村搞沼气试点。村里的农民想不到用人畜粪便和青草料沤制后产生的沼气,点燃后蓝色的火焰能烧水、煮饭、炒菜和照明,既省柴省力,又方便卫生。因此,建沼气池迅速得到推广,以每年平均建成2500座的速度发展。目前,恭城沼气池总数达5.67万座,沼气入户率达到88%,居全国第一。

  说到生态立县,县生态农业管理中心主任周庭锡首先谈起沼气作燃料带来的效益:用来煮饭做菜、点灯照明,若按一户农家每天用两千瓦时电计算,每千瓦时电费0.58元,一年节约电费423元;每户每月节柴200公斤,每50公斤以10元计算,全年节约480元,这是最直接的经济效益。用沼气取代柴草作燃料,实现了“生态利用-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按以上计算,全县5万户用沼气,一年减少烧柴1.28亿公斤,相当于每年少砍伐4万亩森林。1991年恭城森林消耗量为15.64亿立方米,现已下降到9万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直线攀升,1988年为54.2%,1994年达到70.84%,现在已超过77.02%。

  恭城农民都称沼气是福气。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沼气从试点阶段的改燃、改厨、改厕的“三配套”,到发展阶段的“一池带四小”,完善阶段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提高阶段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建设工程的“五改十化”的标准,沼气都发挥着强大的纽带作用。

  沼气的利用使恭城的山变青、水变绿,为建设富裕生态家园营造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位一体”猪沼果 选准基础产业富瑶乡

  到恭城采访前,曾听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说过:驱车在县、乡、村公路上行走,三秒钟看不见果园的就不是恭城。以前见过蔗海、林海,这次到恭城真的看到“果海”了。万亩柑橙、万亩月柿、万亩沙田柚、万亩桃李牞还有近几年新引种的东槐杨梅、夏橙、大个枇杷、南方梨、水晶梨……一片连着一片,绵延不断望不到边。

  说到水果生产,恭城农民都滔滔不绝地谈起“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现在,恭城的农民都掌握了以养殖为龙头、沼气为纽带、种果为重点的技术要领,大办沼气,大养生猪,大种果树,使生态农业突破了庭院经济的栅栏,步入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的轨道,迅速形成柑橙、月柿、沙田柚、红花桃四大名特优水果生产基地。“三位一体”生态农业,以其独特的良性循环体系被有关专家誉为“恭城模式”而闻名全国。

  恭城水果业发展,由庭院式到规模式,由大到强而经久不衰的秘诀,自然成为采访的一个焦点。有的水果大户,收获季节时要请日工200个以上。到社山村采访时,恰好碰上广东一家果品公司的周老板,他已装满一大卡车椪柑正准备上路。他接受记者采访时,拿起一个椪柑说,恭城的水果品种优良,个大、皮亮、质好。他的公司来恭城购销水果每年都有500多万公斤,像这样中个子椪柑收购价每公斤2.1元。农民算过账,每公斤水果成本0.6元,大有钱赚,果商也大有利图。

  恭城农民普遍掌握简易保鲜技术,柑橙、沙田柚经薄膜包装保鲜,销售期可达5个多月,实现均衡销售。月柿加工更是恭城农民的拿手好戏,年产10万吨的月柿鲜果,70%加工成柿饼远销区外、海外。

  春节过后,便成了恭城农民最忙的季节!他们穿梭在果园里修枝、挖沟施肥、喷药消毒、或进行高位嫁接换种。特别是近两三年来,恭城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水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2005年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水果面积32万亩,无公害水果生产、绿色水果生产成为恭城水果生产的新亮点。

  目前恭城水果面积38万亩,尽管有50%未进入丰产期,但去年产量已达46万吨;生猪出栏34万头,存栏24万头。农民人均有果产量近2吨,收入的70%来自水果业。北京汇源、大连汇坤等国内水果深加工知名企业落户恭城,拉长了产业链条。水果业已成为支撑恭城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势基础产业。

  建设富裕生态家园 展现出新农村画卷

  “富不富,看住房”,在几天的采访中,所见到恭城农民建的楼房太漂亮了!房前屋后的环境太美了!家庭设施够现代的了!

  恭城农民年纯收入有多少?按官方公布的数字,恭城农民达不到如此建房的水平。几天的采访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今年,县里把北源洞自然村列为新建富裕生态家园示范村,设计的村民住宅兼有居住和旅游接待两种功能,每幢面积240平方米,造价13万元,首期交6万元。记者同一位姓欧阳的村民交谈,问到家庭年收入时,他笑答道,年收入三四万元哪能建这样新房啊!目前,像他这样年收入10元万以上的家庭全村有10户,6万元以上的有好几十户。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大家才有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在其他村屯采访,也得到同样的回答。

  生产发展,收入提高,农民经济实力增强是建设新农村的坚实基础。2001年,恭城县委、政府顺应“富而思进”的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迫切愿望,做出了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建设的决策,围绕“富裕、生态、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作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引导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屯的农民对村舍进行改造。到目前为止,已对全县881个村屯中的368个进行统一规划,实施规划建设80多个。全县9个乡镇都有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都力争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地、农村新村建设的样板、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科技普及推广的先导、农民增产增收的园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今年随着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又新增补了一句话: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舞台。

  从实践看,全县16个富裕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初具规模,各有特色,不拘一格,有的依山而建,有的傍水而立。平安乡的社山新村,就是一个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典型村。村里有70多户统一设计的新民居,村前清清流水,竹影婆娑,村后青山掩翠,鸟语花香,四周是碧绿的果园,河上架着一座钢轨木板平安桥,很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美。加上村风文明,民风淳朴,境内外的游客慕名而来者甚多。他们下江中撑排、游泳戏水,进果园摘果,入农家与村民饮酒同乐。村里办旅馆、开饭店、搞旅游的村民,每年也增加收入两三万元。

  新村建设拉动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依托十里桃花长廊的大岭山和潮水岩新村、依托万亩月柿基地的红岩新村,自2003年以来分别举办了三届桃花节和月柿节,吸引着区内外数十万游客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恭城,外出打工的并不多,农村劳力转移基本实现“本土化”。

  有人这样赞美恭城新农村: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公园,一年四季是乐园。恭城的农村,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小康、生态、文明、卫生、和谐”的新画卷。

  最近,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纪恒到恭城考察调研时,作出这样的评价:在恭城大地上,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已初现端倪。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选稿:韦力萍作者:董汝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