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代表委员建议动用经济杠杆引大学生下乡教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10:10 上海青年报

  随着上海市郊的发展,大学生到市郊就业的多了。

  可是全国人大代表、金山区人大主任李金生在调查后发现,一些大学生,在郊区工作不了三五年,又纷纷返回市区。“在郊区任教,竟然成为一些大学生留沪的一个跳板。”对此,李金生代表不禁感慨。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人才是关键,教育是重点。这是李金生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很欢迎应届大学生到金山当老师。

  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顾盈华王婧)

  郊区留不住大学生教师

  去年9月起,他多次考察金山的中小学。李金生告诉记者,现在金山的教师主要有三种:一是当地的教师,二是从外地引进的比较优秀的教师,三是大学毕业后到金山工作的。

  “一般而言,从外地引进或者应届毕业生,留在金山当老师的,都会和学校签三五年的合同,可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合同没到,就匆匆跳槽;宁可赔钱,他们也不愿意留在农村。”对此,李金生有些惋惜。

  跳槽原因:工资待遇低

  工资待遇是他们跳槽的重要原因。李金生代表透露,在金山当老师,大学生平均一年可拿奖金是5000元,平摊到每个月,只有400多元,肯定大幅低于在中心城区任教的同行。

  全国人大代表、崇明县副县长储以琳也持相同观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指出,大学生看重的也许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而是能否享受到大都市综合服务功能以及今后长远发展的问题,她认为,应该把整个郊区建设好,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入驻,让他们感觉到市郊一体化带来的便捷,从而自觉自愿选择郊区。

  经济杠杆引大学生下乡

  “上海按目前的条件,完全可以做到市区与郊区资源均衡配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章鲁认为,上海财政有能力向郊区倾斜,做到市区和郊区享受到同等经济待遇。

  章鲁表示,现在上海市政府财力比从前大有提高,若论与中西部地区实现资源共享,可能条件还不成熟,但在上海范畴内必须且完全有能力做到各区资源均衡,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将人才引入郊区。

  “目前郊区教育资源紧缺,也的确存在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去郊区教书的现象。”章鲁认为这个问题不能用行政手段来解决,但鉴于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完全可以通过经济手段缩小城乡差别。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把郊区的硬件设施建设好,让大学生拥有和市区同等的就业平台;二是让市区优秀教师和领导到郊区轮岗,带出一批优秀团队。

  据介绍,目前市区与郊区教师待遇依然相差甚远,章鲁表示,现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存在“马太效应”,由于累积和机会,有钱的会更有钱,穷的会更穷,造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资源的极不平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既得利益者对资源共享的反对,二是某些官员为了造“形象工程”,热衷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章鲁认为,只要扭转这两种错误心态,那么完全可以做到资源均衡配置,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新农村”可成人才高地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村确实不如城市,我也能够理解大学生跳槽的心情,不过,现在‘新农村’也是‘高处’了,我希望大学生能够看到这一点。”李金生说得非常诚恳。

  城市就业压力大,农村倒是另有一番天地。昨天,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郑惠强指出,大学生在农村大有作为。

  “除了在农村任教,大学生在农村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经销公司、承包荒地等,农村可以成为大学生的创业基地。”郑惠强指出,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事业发展、专业发挥的问题,大学生可以根据当地的农村情况,搞一些经销公司、中介服务,就是现在所谓的农业经纪人;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参与一些民营的科技咨询企业。

  郑惠强认为,大学生应该有志气、有勇气到农村开拓新的市场;而有关部门也应该对去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更多优惠条件,比如建立一个创业专项基金,提供无息贷款、免费风险评估、减免税收等。

  ■新闻背景

  本市近500名大学生去年下乡当教师

  本报讯(记者吴华)去年一年,本市郊区迎来了495名刚刚离开大学校园的“新老师”。记者从教育部门获悉,近年来,随着本市推出一系列到郊区就业的优惠政策,不少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去做“乡村教师”。

  不过,本市郊区的“教师荒”仍然存在。今年本市还将加大到郊区就业的鼓励政策,其中包括自愿到上海郊区农村偏远地区做老师的大学毕业生可获得最高3万元的资助津贴,外地生源毕业生留沪办理户籍还将得到政策加分等。此外,在评定职称方面,在评选先进、荣誉称号时,在职务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将给予一定的倾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