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优势突出前景可期:代表委员评析海峡西岸发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17:44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陈键兴 梅永存 秦大军) 港澳——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 问号的位置将被海峡西岸所填补,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国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当中,成为在此间参加两会的许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
他们评析认为,海峡西岸的“落位”,将把一条沿中国大陆东部海岸线铺就的庞大经济带呈现开来;与宝岛台湾咫尺相望的特殊地缘,更赋予它一种责任——承载祖国大陆对促进两岸经贸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诚意与信心。 海峡西岸的概念,是在福建省2004年1月制定的地方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经济区域。 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施子清一直非常关注家乡福建的发展,尤其是闽台经济合作的问题。“福建,对岸有台湾,南有珠三角,北有长三角。海峡西岸的提出,为福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施子清说,海峡西岸的崛起,将在珠三角、长三角之间构造又一个经济活跃区域,加上港澳两个特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中国东部沿海将连成一条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带。 台湾籍全国人大代表陈建德的建议也与海峡西岸有关,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峡西岸地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在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有规划地发展海峡西岸将有利于完善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都提到,“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台湾籍全国人大代表范增胜认为,国家明确鼓励海峡西岸等各台商聚集地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祖国大陆不仅关心台商当前的生存问题,保障他们当前的利益,同时也关心他们未来的发展,希望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 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杨孙西指出,2005年以来,两岸关系总体趋于缓和,两岸经贸等领域交流与合作掀起了新的热潮。国家将海峡西岸列入“十一五”规划,不仅体现了对台湾同胞利益和福祉的关心,也反映了对推动两岸关系朝良性方向发展的诚意和信心。相信海峡西岸定能成为未来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的重要舞台,大有作为。 代表委员们还对海峡西岸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据了解,仅福建代表团的代表们围绕海峡西岸建设提交的建议已达数十件,涉及发展闽台经贸、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等方面。 杨孙西委员对记者说,海峡西岸的优势之一,就是广布在台、港、澳以及海外有着爱国爱乡传统的“闽商”。海峡西岸要努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吸引和凝聚“闽商”资源。 施子清委员提出,福建构造海峡西岸,要在沿海地区建设连接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的快速轨道交通线,重新规划几大港口并建立港区联动,扩建福州、厦门机场;打通福建与周边省区相连、向内陆延伸的公路、铁路快速通道,建立与珠三角、长三角港口群的协作关系;对海峡西岸实行更灵活和宽松的经济政策。 在今年两会召开前的2月28日,台湾《经济日报》刊载了一篇关于海峡西岸的文章,小标题分别是“长珠三角,宛如两翼”、“黄金海道,不再错过”、“引擎启动,山海齐鸣”,认为海峡西岸的时代即将来临。(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