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国也有“木子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01:53 重庆晚报

  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莱温斯基丑闻;2001年,“9·11”事件使得博客成为重要的新闻之源,而步入主流;2003年6月,《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和总编辑因“博客”揭开的真相而下台,引爆了新闻媒体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

  现在,在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活中,博客扮演的角色越发引人关注。不同于那些有着自身意识形态并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主流媒体,基于最普通民众意志体现的博客,对
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有着个人化的表达,这不仅加大了美国政府进行新闻控制的成本,也使长期与传统媒体打交道的白宫无所适从,焦头烂额。

  美国博客就爱揭黑幕

  在博客的故乡美国,博客们的生活如何?记者通过了解发现,他们很活跃,他们爱讲政治,他们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日渐增长,也在改变着美国的媒体。

  写情爱日记遭开除

  美国英语里有个新词叫“dooce”,意思是说,某个人因为自己的博客而被单位开除。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博客因2002年在其个人网页dooce.com上描述自己的工作和同事而被炒了鱿鱼。但是她由此也为美国英语做了贡献——创造了一个新词:dooce。如果说某人因博客被公司开除,就可以说“某人被dooced掉了”。

  当然,美国被dooced掉的博客网民不止阿姆斯特朗一人。2004年10月,一名航空公司的空姐因为在自己的博客上粘贴了一副照片而被开除。照片上的她身着航空制服站在一架空荡荡的飞机上。结果,公司以她滥用制服为由将她辞退。她现在的博客也转而改名为:被开除的空中服务员日记。

  国会山里的“木子美”

  在美国,被自己单位dooced掉的博客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华盛顿宝贝”(被称为美国的木子美)。“华盛顿宝贝”真名叫杰西卡·卡特勒,是国会山一名参议员的助手,是一位莱温斯基式的实习生。卡特勒用这个令人浮想联翩的笔名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日记”,里面全是她与她的6个“国会山情人”幽会场景的赤裸裸的描写。

  她的博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于是议员决定解雇她。理由是她“不恰当地利用了”参议院的设备和工作时间,向互联网上传内容不妥的材料。在被解雇后的第二天,卡特勒就接受了《华盛顿邮报》的采访,她表示:“我写的所有一切都是真的……我的许多朋友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

  知名媒体造假被揭发

  美国博客的动静最近越闹越大,甚至连《纽约时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NN等媒体巨头也因一些博客的活动而形象受损。2003年5月,一名博客在其网站上刊登《纽约时报》内部人士的会议纪要和电子邮件,揭露记者杰森·布莱尔捏造新闻的事实,曝光《纽约时报》的造假内幕,使得该报总编辑雷恩斯被迫辞职。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电视节目“60分钟”的大牌主持人丹·拉瑟,也因博客对他的攻击而不得不宣布辞职。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布什总统进行连任努力,倾向民主党的主持人拉瑟在自己的节目里公布了4份据称是上世纪70年代布什服役时一位上司撰写的备忘录文件。文件指责布什在国民警卫队服役时成绩没有达到要求。但是这位上司却被人强迫篡改布什的飞行记录。

  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一个名叫约翰逊的博客首先对文件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他将这些文件从网站下载后,重新在Word文件的标准格式下输入电脑。发现自己做出的文件和拉瑟宣布的所谓的30年前打字机打出来的文件完全相同,甚至每个细节都一模一样。

  本能告诉约翰逊,这个文件有问题。于是他在自己的博客上提出质疑,并公布了自己的试验经过和结果。这篇文章登出后,迅速有数百人跟帖,有人提出要求拉瑟辞职,并呼吁网友们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写信,要求他们把拉瑟从主持人的位置上赶下来。

  博客们的影响力是如此巨大,他们的电子邮件产生了效果:哥伦比亚公司不得不向公众道歉,称拉瑟在有关布什总统服兵役记录的报道中做了“错误判断”,受到虚假资料的误导。不久,拉瑟就辞去了主持人的职位。

  挑战传统媒体

  对此案例,许多媒体观察人士指出,这也许是网络新闻和博客等新媒体挑战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开始。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速度相对比较慢。这不仅仅是技术原因,还因为传统媒体如果犯了错误,会道歉会有人辞职,而著名博客说错了,没关系,换个新帖子重新开始。

  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和技术门槛的降低,任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做一名新闻人报道某些主流媒体忽略的事件,或者撰写评论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有人说,其实早在德拉吉日记报道克林顿性丑闻事件时起,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政治博客美国人最爱

  《韦氏词典》将“博客”一词定义为:一个拥有在线个人日志的网站,它通常有日志者的言论、感思和超链网页。

  尽管平均年龄只有“7岁”,但博客却已被视为一种前途无量的媒介:它的“出生率”高得惊人,仅在美国,“博客”人数就在以每天8万人之数稳定增长,目前已达1420万人。

  伊战中崛起

  博客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在伊拉克战争打响之际,美国政府邀请了500多名各国记者编入美国军队中实施“嵌入式采访”,结果却几乎成为美国新闻史的“滑铁卢”。相反,博客却赢得了更多的尊敬和信任,在新闻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更令五角大楼头疼的是,博客在美军内部“如今成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驻伊美军及其后方亲人、朋友通过互联网共同构成了驻伊美军的博客圈,这使得军方苦心经营的前线(负面)信息防范网漏洞百出。

  爱上博客

  最新的研究显示,美国人正成为废寝忘食的博客网民,2004年共有3200万美国人乐此不疲地爱上了博客,平均每天大约有10万篇博文更新,平均1秒多就诞生一个新博客。

  某互联网研究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2005年一季度里,大约有5千万美国人曾经登录过博客网站,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浏览过博客网站。博客创建者以中年及年轻男性居多,大多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他们当中70%的人家中都有高速上网条件,82%的人已经有至少6年网龄。

  政治博客最流行

  2005年8月,美国一个调查机构发布了《美国博客研究报告》。通过观测400个访问量最大的博客发现,在美国,政治博客最为流行,其次分别是生活博客、科技博客和女性博客。

  博客对政治的影响力不可小觑。2002年,美国资深保守派参议员洛特因为发表种族歧视言论而备受博客们的攻击,最终洛特只好向公众道歉,并被迫放弃竞选参议院领袖一职。2004年总统大选期间,当时的民主党候选人之一霍华德·迪恩被主流媒体忽视,但是却靠自己的博客一夜成名。此后,许多无名小辈也纷纷加入博客行列,为不同的党派呐喊助威。

  对白宫的新闻和公共关系官员来说,与博客打交道已成为新的课题。

  在线日志变成攻击利器

  面对目前数量巨大的博客群,《福布斯》杂志曾以题为《博客的攻击》的封面文章冷静而客观地批判了博客带来的种种坏处,对博客的影响力提出了质疑。文章指出,目前某些博客所弥漫的攻击性信息带有极大的负面性,背后存在一些动机不纯的造谣者,博客所引发出来的一系列负面社会问题值得更多人士反省与抨击。

  文中称,博客最早只是个人的在线日志,但最终可能发展成为攻击对手的直接通道。目前,许多人把博客作为公司公关的工具。博客的威胁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一些公司将博客作为武器,发出对他们竞争对手不利的信息。网络纠纷事务律师布鲁斯·菲奇曼表示:“可以说,博客上50%~60%攻击性的信息都是来源于竞争者。”

  微软、IBM等知名公司几乎都尝到了博客攻击的颜色。微软前不久因有人诽谤其客户贿赂而卷入丑闻。另一些公司虽然不是博客谣言的直接攻击目标,但也深受其害。

  除了攻击竞争对手之外,也成为一些公司恣意炒作的工具,一家名为“环形”的上市公司去年在博客上谎称,即将推出一新品,利润将高达原产品的4倍,股价在短短半年就从每股2美元上升到每股8.5美元。

  博客发展大事记

  ■1997年

  当年12月,JornBarger运行的“RobotWisdomWeblog”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名字,博客诞生。

  ■1998年

  世界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博客的力量。当年1月17日深夜,德拉吉在他的网站上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德拉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报道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的人。

  ■1999年

  PeterMerholz以缩略词“blog”来命名博客,成为今天最常用的术语。

  ■2001年

  博客步入主流。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里,几乎所有的主要传统媒体网站都由于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博客挺身而出,以一个陌生的名字和网络地下世界进入了主流媒体的视野。

  ■2002年

  博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博客当中。12月,美国参议院的多数党领袖洛特发表的一些言论被博客盯住,最终导致其辞职。

  ■2003年

  伊拉克战争使得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互相争锋,美国传统媒体公信力遭遇空前质疑,博客大获全胜。10月,布什的博客网站正式开通。

  ■2004年至今

  博客风靡全世界。

  企业“招安”借博客大唱赞歌

  据《纽约时报》3月7日报道,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批评声音,美国最大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开始直接与网络“新贵”———博客进行合作,招募博客在网上为其声援,发动维护形象的公关战。

  据报道,由于工资低下以及员工医疗待遇问题,沃尔玛最近在美国国内遭到前所未有的抨击。为了应对空前的批评并改善形象,沃尔玛正在将目光投向主流媒体之外,开始直接与博客们合作。

  博客布赖恩·皮克莱尔最近在他的网页上发表了多个帖子,对政府采取法律行动迫使沃尔玛增加雇员医疗保险的做法进行抨击。他的言论看起来就像是沃尔玛官员自己撰写的那种自我辩护的文章;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博客皮克莱尔在解释他支持沃尔玛的帖子时就说,他是沃尔玛的常客,而且,他的岳母就在沃尔玛上班,待遇不错。

  实际上,利用博客来塑造公共舆论的还有其他很多公司。美国通用公司在去年宣布一项重大投资计划之前,公司总裁首先会见了环境问题方面的知名博客,以赢取其支持。微软公司在去年推出其最新版Xbox游戏系统时,也利用了博客进行宣传促销。

  不过,企业利用博客的公关战略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一向自诩独立的博客们到底应该在网上说什么、不说什么?这是个问题。

  本报综合报道

  网络编辑:李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