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开放·展示·沟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09:00 天津日报

  一边是代表们踊跃发言,一边是镁光灯频频闪动……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打开审议会场的大门,通过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实现了“零距离”接触。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对媒体的开放力度明显加大。有30多个代表团对外开放,其中北京、海南代表团先后开放过两次。

  “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更加开放,代表们更加亲近,媒体的监督作用也发挥得更好了。”香港成报记者何亦文说。

  开放审议透出清新会风

  没有虚头八脑的开场白,北京代表团开放日,沈宝昌代表第一个发言,话题直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谈了自己的调研情况后,他建议: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支持新农村建设,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主体应当进一步明确。

  告别“先表态、再表功、最后要政策”的发言“三段式”,讲话不再“穿靴戴帽”,不讲空话、套话,人大代表审议会风正悄然改变。

  听完四川代表团的审议,香港商报记者罗婧今说,四川代表发言有理有据,对政府工作报告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感受,水平很高,希望下次还能来四川代表团采访。

  “在过去的审议会上,常常听到这样的话:‘领导让我发言,我就说几句。’现在,很少听到了。特别是在媒体面前,大家都在提醒自己,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辽宁代表高鹏这样解释会风的转变。

  开放审议展现代表风采

  打开审议会场的大门,迎来媒体关注的目光。人大代表们走上了展示自己政治素质和个人风采的前台。

  重庆代表团开放日吸引了路透社、香港凤凰卫视、湖南卫视等20多家中外媒体记者。看到记者们跃跃欲试,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代表对大家说:“今天是重庆代表团的开放日,来了很多记者朋友,代表们可以到会场外接受记者采访。”

  今年人大代表们的开放意识给路透社记者白宾留下深刻印象。每次会议后,白宾都会找些人大代表提出“敏感”问题,“他们不会说‘不’。”

  第一次旁听全国人大代表审议的台湾经济日报记者林妙容说:“原以为向媒体开放的代表讨论会经过特意安排,但代表们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尖锐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开放、务实、自信,人大代表们的风采,令中外记者耳目一新。

  开放审议促进民主监督

  “向媒体开放人大团组活动并非创举,但今年却是代表团全体会议和代表小组会议对媒体开放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这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和海外人士更清楚地看到人大代表怎么开展工作,实现代表与民众的良好沟通;也是为了使社会各界对人大工作进行更好地监督,促进代表素质的提高。

  事实上,不仅团组审议讨论对媒体开放,吴邦国委员长向大会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也首次进行了电视和广播直播。此外,大会举办的所有记者招待会媒体都可以进行现场直播。

  “讲废话、空话、套话?谁敢让别人看到自己就是这样履行代表职责呀!”庄公惠代表说,“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平均代表着43万民众,发言应该实事求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时也应直抒己见。”

  言路的开放与畅达,提升了百姓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度;群众的广泛热心参与,也牵动着人大代表的心。在北京会议中心代表团驻地,记者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几位代表围坐在电脑旁,查看已在网上公布了的发言内容和网友的相关评论。百姓的期待使得代表们不敢懈怠,除了提交内容翔实的议案建议外,接受采访时也是知无不言。

  在山东代表团开放日进行采访的一位香港文汇报记者说,中国的开放程度在加深,民主化进程在加快,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据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责任编辑:闫新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