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日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22:11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两会报道日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新华社记者 杜宇 (北京,阳光多而风力大)
“我每捐助一个孩子,心里特别高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真的,就是特别高兴。”一位从事慈善事业的企业界全国政协委员说。 当我听到这句话时,突然有一幅画面浮上脑海:3月8日傍晚,我从外面采访回来,看到一名年轻女子抱着一束鲜花正准备走进电梯间,服务员赶忙抢上前去按电梯按钮。就在电梯门即将合上的一刹那,年轻女子抽出一枝玫瑰,轻轻说了句什么,就送给了服务员,电梯门很快隔断了两张同时挂着微笑的面孔,门外的是惊喜,门内的是满足。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也许那位政协委员没想到这八个字,但他却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这八个字背后蕴藏的道理:帮助别人可以收获快乐,传递爱心可以赢得尊敬。 我还记得全国政协委员鲍培德非常有感触地说,他在宋庆龄基金会工作,看到一些受赞助的贫困大学生,有的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开始用他们的爱心回馈社会。这种爱心事业的传递,让人很欣慰。 是啊,一种完全利他的爱,是一种博大的爱,展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村落家族的义米、义塾到宗教寺院救济贫病的善行,从政府开仓赈灾到社会的扶困济贫,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如今,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这一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在物质文明显著丰富的同时,精神文明也需要提升。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 还记得3月5日,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使失去父母的儿童、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人和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当时人民大会堂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爱,是人类的本能。有人说,只要全社会不断进行爱的教育和洗礼,构建和谐社会就有了爱的底色。对政府而言,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大命题,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和谐也许就从那一枝小小的玫瑰开始。(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