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建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0:06 现代快报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接受新华社与现代快报专访

  “阔步奔小康”还要再啃硬骨头

  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以“全面小康”开头,以“全面小康”结尾,这在江苏人听来,更觉欣慰自豪、信心百倍。2005年底,苏州市、无锡市已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指标的要求,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和江阴成为全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的县级市。在温总理“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的激励下,江苏的“小康之路”怎样拓展、延伸?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现代快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源潮。

  江苏“全面小康”取得阶段性成果

  3年前的此时,2003年全国“两会”一结束,根据胡锦涛、江泽民同志给江苏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明确要求,李源潮亲自带队赴昆山调研。在这次调研的基础上,江苏省委全会确立了把“两个率先”作为新时期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并且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省级全面小康社会的四大类18项25条考核指标体系;3年后的此时,江苏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苏州、无锡等地的发展作出了实践性的回答。去年底,全省已有12个指标达到省定标准,比2004年增加6个;有23个指标达到时序进度,比2004年增加4个;全省共有6个省辖市按省定进度完成指标,比2004年增加3个。

  记者:2005年,江苏2个省辖市和6个县级市完成了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了不起的历史性突破。我们首先想问一下李书记,现在您心情如何?

  李源潮:苏州、无锡及6个县级市在全省率先达到全面小康水平,不仅令当地人喜悦和自豪,也令所有江苏人高兴和振奋。它表明,江苏的全面小康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省内一些先行地区实现了从目标到现实的跨越,对全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小康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不久前我们到苏州地区调研小康建设情况,看到的是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区整洁、社会稳定、群众心和气顺。我们所到之处,老百姓都说当地的干部好,这种政通人和的好局面来之不易。

  不断提升“百姓认可”的含金量

  在每个人的心中,对“小康”可能会有不同的版本。而江苏的“全面小康”则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语”: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记者:这个鲜明定位让人印象深刻,出发点是什么?

  李源潮:在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小康论述中,最重要的内容、最鲜明的导向就是“惠及全体人民”,这也是江苏全面小康最核心的任务和改革发展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提出要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这样的全面小康目标得到了全省人民的广泛赞同和热情参与,已逐步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实践。

  记者:要真正做到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如何加以检验?

  李源潮:判断一个地方是否达到全面小康,不仅要看统计数字是否达标,更要看人民群众是否认可,所以昆山对全市11万户农民进行自行申报收入专项调查。自报结果与统计情况基本吻合,其中农民实际人均收入还高于省统计局的数字,而且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8000元的家庭占到农户数的63%。可以说昆山的小康是经得起群众评判的小康。

  记者:我们在苏南采访时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老百姓的意愿也会“水涨船高”。咱们的全面小康建设应该怎样去满足百姓不断提高的生活愿景?

  李源潮:小康作为一种心理预期和生活愿景,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动态概念。即便是对于苏州、无锡等已经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体系要求的先进地区,也还有一个巩固完善期。在这个时期要围绕提高全面小康建设的质量补短、补缺、补软。我们努力做到两条:一是力争让更多的群众受惠。在收入问题上,我们强调不仅要看平均数,更要看大多数;二是力争在更多方面让群众满意。要努力以县为单位,全面实现小康指标。县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实现了全面小康,才算实现了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要啃“硬骨头”

  在江苏全面小康的4大类25条指标中,既有人均GDP、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经济发展指标,又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就业、社保、住房、恩格尔系数等民生指标,还有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指标,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等生态指标,社会治安满意度、村民自治率等政治文明指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坚持中央精神、江苏实际、群众意愿、科学规律的有机结合。

  记者:在苏南构建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特别是有些指标,可以说是经过艰苦奋斗才达标的,例如农民人均收入、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市绿化覆盖率等。这些“高难度指标”在全省也有一定的普遍性。该如何进一步化解和完善?

  李源潮: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美元,是江苏全面小康建设中难度最大的指标,也是各级干部最花力气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农民增收的两个渠道。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6元,比上年增长11%,比“九五”期末增长46.8%,列全国第5位;我们坚持科教优先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去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围绕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我们实施绿色江苏行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努力营造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的人居环境。下一步,我们还将在这几个方面继续加大力度。

  记者:我们发现,在建设全面小康过程中,苏北的进度明显滞后于苏南,这对“全面小康”目标是个挑战。

  李源潮:没有苏北的全面小康,就没有江苏的全面小康。近年来,我们努力加快苏北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调整区域工业布局,加快沿江、沿东陇海线、沿海的产业开发,而且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转移,并实行多方挂钩帮扶。去年,苏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分别高出苏南 0.4和0.1个百分点,我们开始看到南北协调发展的曙光。

  全面小康样本“看得见、摸得着”

  究竟怎样才算是全面小康,国家没有硬性指标,国外也没有现成的指标可以照搬套用。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全面小康建设的指标体系与考核体系,其中借鉴了不少江苏的经验。

  记者:江苏的小康建设经验给全国的小康建设积累的经验主要有哪些,又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李源潮:苏南作为江苏全面小康建设的样本区和先行区,为全省积累了宝贵经验。当然,各个不同地区的全面小康建设肯定会有自己的不同路径和特点。苏州、无锡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在于,对全江苏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如何通过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的样本。这对江苏全面实践“

三个代表”、全力实现“两个率先”的鼓舞和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向世人所展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景是美好的。

  新华社记者 焦然 郭奔胜

  现代快报记者 郑春平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