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择校费”背后是笔啥账 名校校长、教育厅长话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0:45 杭州日报

  孔子曾说“有教无类”,而现在出现的基础教育“择校”现象比较多,引起代表委员的关注。昨天,在浙江代表团举行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记者找了教育界代表谈了问题。

  “择校费”不是乱收费

  对这块择校费,杭州许多家长有意见,质疑这是不是乱收费?一说到择校费、教育
乱收费,学军中学校长任继长代表就情绪激动。

  他说,首先要划分清楚择校费、乱收费的明确概念。择校费是教育部为解决教育总投入不足出台的短期政策,只要满足教育部限制分数、人数和钱数的“三限”标准,择校费就不能算做乱收费,而是教育部允许的正当收入。现在杭州不少学校,就有20%的名额,招收一部分达到“三限”要求的学生,满意一部分有这方面要求的学生。

  他激动地说,一谈收费,大家就一棍子打死,说是乱收费。这对许多校长不公平。他给记者讲了个故事,内地某山区一所中学因为资金少,教室的玻璃坏了一直没钱装新的,老师学生们就用纸糊上了,夏天非常闷热,后来校长就作了个决定,让每个学生老师凑些钱,一起给教室里装上了电风扇。

  “结果这个校长被当做乱收费的典型公开处分了,我认为这是很没有道理的,”任继长代表说,“怎么没有一个政府部门敢站出来说,修玻璃装电扇的钱有没有拨给学校了?”

  任继长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是造成学校向学生收费的很重要原因,不应把板子全都打在校长头上,这是非常不利于学校教育的。

  他年年两会上都呼吁政府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尽快建立起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别把学校校长逼得无路可走。

  其次,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增长要更加细化,具体每年要增长多少应该明确,这些钱在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市级县级财政里怎么分配都要明确,只有公开透明了,才能保证教育投入真正增加落实到学校头上。

  “择校费”不是给老师发奖金的

  在会场间隙,记者逮住了省教育厅厅长侯靖方代表:他认为择校问题的产生,是历史造成的,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存在。因为我国基础教育一直都是地方财政投资,不像大学,靠国家投入。以前是各乡都办学校,有钱的办好点,没钱的就办差点。这就出现西部经常看到的孩子们在大树下上课,就是当地政府没钱投呀。像日本,哪里建学校,多大面积,容纳多少人,多少教师,都有统一的标准。东京的学校与乡下的学校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择校”现在不仅是杭州有,北京也有,全国都有这一现象。大家都想进好学校,打破头往里挤。有家长即使进去的,也认为交的钱太贵,心里不平衡;没经济实力、学生没达到要求,没进入好学校的家长心中不平,认为这是教育不公平。这就是“择校”在社会上被许多人议论的原因。许多家长认为,我们的钱都让老师分了,发奖金了。其实呀,择校费收上来,都交给上级主管部门了,然后再投到其他更需要投入的学校。只有一小部分是返回给学校,这也是投入到教育中。不是大家想像的,给老师发奖金了。这是一个误解。

  名校长名教师可在校际轮换

  民盟中央副主席卢强委员则说,“择校现象”是教育资源长期不均衡配置下产生的。他认为,要消除“择校”,只能持之以恒地实施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例如,确保政府对教育的投资,资源配置要向弱的学校倾斜。不能允许校际间的差距拉大;另一方面要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区域的公立学校资源配置、教育水平大致相当。教育投入要向弱校倾斜。

  “尽快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的既定目标,2004年这一比例仅为2.79%,在国家税收已突破3万亿的今天,实在让人费解。”卢强委员疑惑地说。

  他还提了一个建议:高水平的校长、师资要在一个区域内的各校之间轮换。人才是第一要素,均衡教育资源,校长、师资是比经费更重要的因素。

  教育界有“三个一切”的名言———“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在这次两会上不少代表都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第一句。

  (记者陈昌旭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