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会企业界代表委员纵论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1:4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六大创新打造“国酒”品牌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党委书记袁仁国代表畅谈自主创新推进本土企业发展

  ■本报记者赵福中 程莉莉 尹雪梅 杨登峰

  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实现“十一五”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日前,记者采访了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代表。

  “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观念更新‘万两黄金’。”说起茅台,袁仁国满脸自豪,“茅台集团把发展作为兴企强企的第一要务,积极实施以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创新为内容的六大创新工程,打造中国‘国酒’品牌,把茅台建设成创新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一流民族企业。”

  时至今日,茅台在不断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发展中完善、完善中提高,走过了90年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

  谈到“六大创新”工程,袁仁国作了精彩的阐释:观念创新,就是要把发展作为兴企强企的第一要务来抓好抓实,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把创新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体制机制创新,则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在内的企业管理系列体制与制度,努力推进用工人事制度改革、股权制度改革等工作的深入进行;管理创新则对茅台的企业管理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茅台集团自2003年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以来,继续不断总结、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强化精细管理,丰富企业管理内涵,坚持以人为本,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管理制度、机制的创新。

  “创新中,我们自我加压,寻求突破。”袁仁国代表语气铿锵。技术创新是茅台酒品质不断提升的关键创新环节,茅台酒的制作工艺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工程。同时,茅台集团历来重视科技进步。今天,集团已拥有成立数十年的白酒科研所、技术中心,以及中国白酒界一流的科研队伍,有了独立知识产权的茅台品牌。未来的茅台酒,工艺的科技含量要进一步加大,勾兑技术等要进一步提高。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包装材料、防伪材料等,都广泛采用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使新产品无论内在外在都成为浓缩高科技的一扇窗口,做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

  “文化创新和环境创新,是茅台给自己提出的崭新要求。”袁仁国强调,“这也是茅台核心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支撑。”茅台地区有2000多年的酿酒历史。可以说,茅台酒是中华“文化酒”的杰出代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茅台是一个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典型的中国食品,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又一贡献,茅台的人文理念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东西。绿色的生态环境保证了茅台酒的绿色品质,这就是茅台提出环境创新的缘起。环境创新,就是指要保护好茅台赖以酿造的生态环境。近些年来,茅台集团已投入数千万元对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使茅台酒酿造环境保持了绿色、健康。

  “‘十一五’期间,将是茅台集团大发展的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和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挥品牌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在未来五年内把茅台建设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百亿元企业集团。”袁仁国成竹在胸,规划着茅台明天的美好蓝图。

  依托创新改造传统产业

  ———柳州化学工业集团董事长廖能成代表谈传统产业创新

  ■本报记者庞慧敏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核心技术越来越成为企业间展开竞争的武器。这也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行进途中必须迈过的门槛。

  核心技术必须依赖企业自主创新。传统产业如何依托自主创新,走出一条新的经济增长之路?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能成。

  廖能成: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和商业行为,如果光讲技术创新,不坚持市场化,技术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重大技改决策的科学性与否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营者和科技人员都应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方向,认真做好市场预测和市场调研,从中找出技术创新的课题,开发出受用户欢迎的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创造出局部的卖方市场,赢得企业的新生机。

  【背景】柳化两大项目改造:一是合成氨系统净化的全低温变换新工艺的改造工程;二是净化脱碳系统应用先进MDEA新技术取代能耗较高的苯菲尔脱碳技术。

  这两项新技术应用和改造属国内中型氮肥厂首家应用,风险性较大,全部改造投入2000多万元。两项重大技改项目的实施,使柳化生产的合成氨产品每年降低成本3000万元,不仅当年回收投资,而且抵御了化肥价格下降的风险。目前,柳化的合成氨生产水平及合成氨能耗在全国中型氮肥企业中名列前茅。

  廖能成:作为传统工业企业,其环境污染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与中央提倡的持续发展、构建节约型社会不符。环保问题也是制约着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关键问题,传统企业的技改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在技改中注重利用环保节能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各类消耗,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背景】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实施合成氨节能挖潜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这是引进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改造。全部工程需投资15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建设完成并进入试用阶段。项目达产后,将使吨氨能耗下降16%,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幅达99%。

  这项革命性的技改工程,对我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项目投产后,将可使用质低价廉的煤作为原料,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将大幅提高煤的利用率,在清洁生产、环保、减少城市污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国家发改委首推柳化这一工程为原料煤生产合成氨的技改样板工程。

  廖能成:发现优势、利用优势、突出优势、巩固优势直至延伸优势,是一个产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重要环节。技术创新优势一直是这些环节中的重点所在,走自主创新之路,我认为这是中国大中型传统企业寻求发展之路的必由途径,如同解决环保和能源成本问题一样,谁解决得好,谁就占得主动,企业生命力就会延长。

  在未来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竞争中,谁解决了能源问题,谁就拥有话语权。对于柳化所处的煤化工行业,谁解决了煤的问题,就是解决了成本下降和利润上升的问题。

  【背景】经过多年来不断的技术改造,柳化现有的合成氨技术水平已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其中改变原料结构、煤气炉油压微机控制、MDEA脱碳工艺、浓硝酸生产技术等均是国内同行业首创或领先的技术。特别是公司目前正在建设的募集资金投向主要项目———合成氨节能挖潜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是率先在国内同行中引进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之一的壳牌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项目,完成后将全面降低合成氨的成本,柳化的总体技术装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跳出“揽活、干活”发展模式

  ——中铁工程四局集团董事长程聚生代表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报记者孙玉春 本报通讯员舒郁仁

  “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推进自主创新,及时更新理念,重新定位经营管理发展思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工程四局集团董事长程聚生结合企业自身实践,在今年人代会上频频呼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赢得了更多代表的认同。

  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离不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程聚生代表认为,实现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跨越发展,需要在观念、改革、科研开发、人才等方面不断推进自主创新。他说,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四种意识”,包括具有更多丰富新观念内涵的“现代企业”意识、以更宽广眼光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意识、更加注重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率的“经营企业”的意识和努力打造企业优势品牌的“集团优势”意识。只有这样,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才能尽快跳出传统的“揽活、干活”发展模式,有效预防主业市场的风险。

  程聚生代表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感触颇深。适应建筑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中铁四局集团有效地实施了资本运作和向建筑业上下游业务的拓展,大力推行扁平化管理,相继成立了一批区域性和专业化分公司,减少中间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水平,形成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生产规模扩张提供了动力支撑。

  据介绍,仅在2005年,整个集团用于科研开发的资金就达1803万元,科研开发项目达43项,成功地研制出国内首台长轨条铺轨机组,研究开发了900吨运架梁设备,为目前大规模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提供了设备保证,平稳地走上了一条质量效益型的规模经营道路。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顺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机制,选择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程聚生代表提出,要把培育和形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纳入对企业经营者和产权代表的业绩考核范围。要不断推进机制创新,大胆尝试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模式,从而真正做到优化配置企业资源。要加大企业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实现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领域的突破,拥有别人没有的技术,甚至是独一无二的技术。

  与此同时,培育企业优秀人才更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程聚生代表分析说,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那些致力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国有企业,一定要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加快企业科技领军人物的培养,树立人才竞争意识,制定争夺创新人才的应对措施。只有通过有效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才能真正增加企业人才的储备存量,并且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而言,更要在工作生活上关心人才,努力改善人才的生活和政治待遇,把企业构建成为一个施展人生才华的土壤,让更多的人才在企业创新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推进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中铁工程四局集团呈现出勃勃发展生机。从2001年到2005年,集团连续5年实现跨越发展,营业额由46亿元上升到140.17亿元,新签合同额由52亿元上升到226.87亿元。如今,集团总资产达到82亿元,年均增率达到20%,相当于用5年时间再造了一个中铁四局!

  程聚生代表兴奋地告诉记者,企业的创新之路没有止境,需要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一旦通过自主创新占据了市场的制高点,就一定能够顶住跨国建筑公司的冲击,顶住民营建筑企业的挑战,实现国有企业的持续和谐发展。

  建立企业自主创新机制

  ——泰格林纸集团董事长王祥代表谈创新实践

  ■本报记者董沛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一大热点。泰格林纸集团作为一家传统的以造纸为主业的大型企业,在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已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为此,记者专访了泰格林纸集团董事长王祥代表。

  记者:作为一家轻工企业,在生产环节,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如何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二是生产环节如何能较好地解决环保问题,泰格林纸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这与技术创新有关吗?

  王祥:当然关系比较大,近几年来,泰格林纸成功组织实施了近30项国家及省部级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工作,共计开发国家级与省级新产品21个;申报专利27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6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应该说,创新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APMP制浆获得了巨大成功,为我国高得率制浆的发展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并被原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内化机浆生产线的“样板工程”,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和示范,带动了国内高得率制浆工艺技术的发展。目前,公司意大利杨APMP新工艺制浆及其应用项目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造纸行业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励之一。

  在环保技术创新方面,公司是国内最早建立化学草类纤维制浆黑液碱回收装置的公司,历经配套技术改造,创造了碱回收率达83%的全国草类浆黑液碱回收率最高的纪录。

  此外,泰格林纸还在国内最早开发了漂白硫酸盐化学苇浆生产技术、马尾松磨石磨木浆过氧化氢漂白技术、化学木浆CEHP四段漂白技术、化学苇浆CE/PH新三段漂白技术、板式蒸发器处理草浆黑液工艺技术等。

  记者:应该说,泰格林纸率先提出并实施的“林纸一体化”工程也是一种创新。

  王祥:可以这么说,因为这一发展战略,公司比较好地实现了城乡联动,工农互补,以及效率与环保的兼顾。近年来,公司大力实施的“林纸一体化”发展战略已创造了四个全国第一:一是企业造林面积全国第一(目前已完成造林140万亩,订单林业150万亩);二是苗圃面积全国第一(苗圃面积达13000多亩);三是杨树基因库建设全国第一(收存了世界上非常有代表性的约1000个品种的杨树基因);四是企业组建林业科研中心全国第一。

  记者:企业凭什么能够取得这些创新呢?

  王祥:要想做创新型企业,就必须要建立运行高效的自主创新的机制。泰格林纸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沿,群众性的小改小革活动普遍开展,公司形成了全员技术创新的机制和氛围。企业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经费按销售收入的比例提取并逐年增加。研究开发经费支出额已达到了销售额的3.5%以上,去年技术开发费超过1.2亿元。

  创新案例:“南昌制造”转向“南昌创造”

  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代表表示:通过政策扶持,培育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本报记者赵翔 通讯员洪新轩

  随着南昌经济的崛起和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力度的加大,“南昌制造”也逐渐变得家喻户晓。南昌要实现自身的发展,仅只成为一个制造基地还不够,她还应该成为“创造”的大本营。

  于是,近几年来,南昌通过扶优扶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意识地培育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形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涌现出了联创光电、鸿源数显、陆风汽车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企业,真正催生出一批自主创新的品牌产品。

  据统计,南昌市去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086件,占江西省年专利申请量的45%,“十五”期间专利申请年均增长达34%。

  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向记者谈起了该市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崛起引发的企业自主创新的话题。创新:催生名牌企业品牌产品

  对于南昌市企业的自主创新,余欣荣如数家珍。

  日常生活中饮水机的指示灯,彩电、空调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手机、汽车上的发光材料及节能灯等,几乎都能见到江西联创的影子。更难得的是,联创光电公司还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单位,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国防工程和航天事业配套的项目,神舟六号上使用的系列场效应管及两位航天英雄头盔上的送、受话器就出自联创。

  该公司总经理管志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公司是国内惟一具有LED(光电子)全工序生产和实现半导体发光材料及芯片规模化生产的厂家,跻身世界半导体发光材料及芯片生产十强之列。其中,该公司南昌基地制作的LED芯片,市场占有率高达30%左右。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是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家直接以“光电”命名的上市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汇集了电子信息制造业较优良的资产,有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地位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

  余欣荣拿起手边的一叠材料欣喜地说:“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七届中国高交会上,江西鸿源数显有限公司(下称鸿源数显)展出的LCOS高清晰大屏幕数字电视再次引起了轰动。这是国内目前生产的惟一一种掌握了核心技术专利的高端数字电视。不久前,公司获得了国家‘十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优秀项目,并被推荐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鸿源数显的董事长桂松认为,鸿源的自主创新之路就是独具慧眼地选择了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国际前沿技术LCOS,通过对这项技术的参与、培育和逐渐掌控,并移植到国内与传统产业结合,然后突破产业瓶颈,再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这与传统“引进”的根本区别在于“创新性的拿来主义”,而不是简单地搬运和组装。

  余欣荣接着向记者介绍起江铃来。

  去年5月份,长安汽车集团与江铃汽车集团两大汽车制造商跨越地域联盟组建了江铃控股有限公司,为振兴中国汽车产业奏响了强音。去年12月30日,“南昌自主创新”品牌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长安、江铃强强联姻的结晶———“陆风风尚”正式下线,标志着南昌市构筑30万辆汽车产业规模开始大跨步前进,本土企业江铃也正式进军MPV汽车市场。

  “陆风风尚”不仅是江铃控股公司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乘用车,更重要的是她填补了中国多功能家庭轿车市场的空白,在民族汽车工业这杆大旗上深深打下“南昌创造”的烙印。值得一提的是,从每一个螺丝钉到整车,从发动机到底盘,“陆风风尚”都是由江铃人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而成,这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强强联合、共铸自有品牌的趋势已经形成。政策: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

  “南昌制造”转向“南昌创造”,仅仅一字不同,其含义却有着巨大的差别。变化最大的是南昌人的观念转变,上下都认定人才是第一资源。

  余欣荣介绍说,在过去的几年里,南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和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环境创新为基础,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和社会信息化,产生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技术成果和产品。

  同时,以体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竞争与合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应用促创新,以创新促提高。

  此外,南昌坚持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为理念,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人才队伍为抓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人才智力汇集、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人才资本持续增值、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为重点,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为南昌崛起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同时,充分发挥了企业作为人才开发主体作用,在各行业、各领域重点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带动人才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使人才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和布局结构更加适合南昌发展的需要。目标:产业化搭建自主创新舞台

  势头正劲的高新技术产业,无疑为南昌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创新的舞台。电子信息与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优势与特色产业,在产业化进程中形成了一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逐步实现了从“南昌制造”向“南昌创造”的转变。

  余欣荣说,人们认识到要实施自主创新,必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战场。这一发展思路体现在了南昌新的发展目标中:

  在“十一五”期间,把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力打造汽车、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集群。

  落实支持技术进步的财税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装备、先进工艺和先进管理方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积极引进和培育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较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加快高新技术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和层次,不断提高整体工业现代化水平。

  依托半导体发光材料、空调、数字家电、软件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着力培育一两个国家级优势信息产业园区,形成品牌和特色。

  以扶植国家级金庐软件园为重点,做好软件园规划建设,加快培植一批全国知名品牌的软件龙头企业,促进软件产业实现跨跃式超常规发展,把南昌建成中部地区软件产业高地。

  产业化不仅给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产业化的实践也不断推动着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这是南昌在发展中的切身体会,也是南昌未来发展的大好机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