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工夫妇为儿征新父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2:22 海峡都市报

  N新京报

  “只要有人愿意收他当儿子,让他继续更好地追求音乐的梦想,我们愿意!”3月8日,来自湖北荆州农村的胡萍和丈夫,因为收入微薄,想替他们就读于北京某音乐学院附中的15岁亲生儿子宏宏(化名),寻找新“父母”,以让宏宏继续追逐音乐的梦想。

  日前,在北京西城东官房租住的不到10平方米的平房里,宏宏一家三口叙述了宏宏学习音乐的经历。

  儿子练琴母亲陪读

  1991年,宏宏出生在湖北省荆州市一个偏僻的小村庄。

  1999年,胡萍和丈夫花四五百元买了一把二手小提琴。“那时就想可以多一技之长,以后有饭吃。”宏宏的爸爸坦言,当时的想法“很朴素”。

  宏宏开始参加80元一节课的教学。考虑到孩子小理解能力有限,妈妈辞去工作当起了“陪读”,为孩子做音乐笔记。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她,靠自学《辞海》来充电,逐渐地居然还能客串宏宏的“老师”。

  经过半年的学习后,由于宏宏的听音能力差,一直没有提高,甚至被人笑称“聋子”,看到宏宏几乎准备放弃时,急得胡萍连砸小提琴。她狠狠心,花2000元买来一部电子琴,给宏宏规定每天三次的训练。半年后,宏宏成了训练班上的“领头羊”。

  此时,生活的重担都落在爸爸的肩上。为此,爸爸下班后又去开摩的以补贴家用。

  北京补习考上名校

  宏宏的梦想是考进北京某音乐学院附中,2003年,宏宏第一次考试失败。尽管此时广西一家艺术学院附中愿意接收他,并减免一定费用,但一家三口最终还是决定:到北京找老师补习,继续考!

  宏宏和父亲一起,连借带凑地揣着几万元钱北上,在北京南四环附近一处每月150元租金的房子落下脚。“那一年,太难了”,爸爸说。那时候,宏宏一周上四节音乐补习课,每周仅上课的费用就得1000元。为省钱,宏宏和爸爸风雨无阻地骑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到学校上课。

  上课时,初中文化的爸爸做笔记,一下课便赶着去蹬三轮车维持生活。

  就在离考试有三四个月的时候,宏宏因一场意外受轻伤,1万多元的医药费让爸爸不得不再一次向亲戚凑钱。20多天后,出院的宏宏还没完全康复就戴着帽子遮住脸,迫不及待地去上课了。

  终于,宏宏以前三名的成绩考入了音乐学院附中。

  专业学习感觉差距

  进入音乐学院附中后,宏宏发现周围的同学多出自音乐世家,甚至两三岁就开始学习音乐了,他忽然感到了差距。

  “艺术是耗钱的。”宏宏说,琴的很多部件每几个月都得换一次,比如琴弦每两三个月得换一下,一套就要280元。

  宏宏说自己知道父母的压力。上学后,爸爸几乎没有在家过夜,白天拉三轮车,晚上还要去东四环看守工地,而妈妈在饭店做保洁员,一个月只有600元的收入。仅每年8000多元的学费,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他的同学有一个10万元的琴,音色果然不同。”胡萍言语间夹杂着羡慕和内疚。她说,宏宏的琴从四五百元到五千元,却没有一把是新的,“从衣服到鞋子都是老师给他的”。

  母亲想卖血遭反对

  胡萍曾经在宏宏的校门口摆羊肉摊,为照顾妈妈的生意,宏宏还招呼同学们去光顾妈妈的摊位。胡萍说,宏宏从不讳言父母的职业,对谁都坦然介绍,“我父母是穷打工的,也能供我学音乐,很了不起。”然而,胡萍看着别人的孩子都拥有新琴,而宏宏使用的还是向老师借的琴,尽管宏宏不表露,她仍感到心酸,并且想去卖血换钱。

  在胡萍决定孤注一掷时,宏宏得知了妈妈的想法,坚决反对,“琴学好了,你的健康都没有了,还有什么意义!”相持不下时,宏宏最后提出,如果妈妈坚持去卖血,他就放弃学琴。

  找“后盾”追求音乐

  宏宏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演奏家,而实现这一梦想,除了刻苦以外,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各种更多的机会,“这意味着成千上万的费用,不是我的家庭能承受的”。

  胡萍说,宏宏的一些同学会在课后和假期里请老师补习,每节课最少也得300元,而她和丈夫一月的工资只有2000元出头。这些钱,最便宜的课外辅导课也只能上6节。而宏宏从来没有请过,“他总感到自己跟同学的差距会因此拉大。”

  前不久的一天,宏宏和她聊天时,突然说出一句话,“妈妈,我还想继续追求音乐,但需要有足够的后盾,可是现在家里的状况太难了,只要能更好地学音乐,我可以给别人做儿子。您会同意吗?”

  3月7日,胡萍终于鼓起勇气和丈夫提起此事。在度过一个难熬的夜晚后,他们便做出了决定:不能让孩子的梦想毁在他们手中。“爱他就只能放开他的翅膀”。

  于是,两人告诉宏宏,同意帮他找新的“爸爸妈妈”,但是也向宏宏承诺:如果没有人接受他,他们会继续努力陪他走音乐之路,不轻言放弃。

  面对记者时,宏宏说,学音乐,需要后盾,尽管不舍得爸爸妈妈,但如果找到了新的父母,“他们(亲生父母)就不用那么为难了”。

  “我不是卖儿子,也不是要别人的钱,只是要让宏宏能够继续音乐之路。”胡萍说。

  老师称一家有骨气

  前天下午,记者拨通了宏宏在荆州的启蒙老师的电话。考虑到宏宏的心理承受能力,记者并没有告知该老师宏宏一家“征父母”的想法,只是提到想了解宏宏的情况,这时他的语调顿时激昂起来,“那孩子很好,我有朋友想以他的故事写成电视剧呢。”老师介绍,宏宏的家来自农村的最底层,一家人非常朴实和节俭。普通人学琴的话,像宏宏这样走到音乐学院附中这一步,可能得花费几十万元,但他们家能省则省,宏宏特别孝顺,老为父母着想,所以用的都是旧琴也不计较,最后以高分考入,为家里省下不少钱。

  最让老师感动的是当地有不少人听说宏宏家困难后提出捐钱,但都遭到了婉言谢绝,“他们一家人都很有骨气,我保留了很多我们之间的信件,每一回看都让我感动。教学30多年来,他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学生。”

  网友评论褒贬不一

  在新浪网的网友评论中,观点褒贬不一。一方认为,宏宏提出“认别人做父母”是自私的表现,同时也有人质疑打工夫妇带儿子走音乐之路的可行性。例如“一个自私的人永远成不了出色的音乐家”、“音乐是高投入的专业,没那经济条件就学别的吧”等等。

  另一方面,也有网友认为,“穷孩子也有追求学习艺术的权利,给别人做儿子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教育投资超出了一般百姓的承受能力”、“孩子的愿望是单纯的,社会应该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有出息后扶养两对父母

  日前,记者与宏宏及其母亲胡萍进行了对话。

  记者:你觉得这样会伤害到你的父母吗?

  宏宏:(沉默许久,抬头看一下爸爸,又看一下妈妈)……

  记者:给别人做儿子是惟一的办法吗,为什么没有想到资助呢?

  宏宏:想过,但我现在还没有朗朗的演奏水平,不够资助的资格,而一般捐助的对象又都是老弱病残,我的情况不符合。

  记者:假设有好心人接受你,别人也会有顾虑,到时培养你成材后,你倒不管他们,又回到你的父母身边了。考虑过吗?

  宏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我有出息后,我扶养两对父母。他们都是我的父母。

  记者:觉得有人会收养你吗?

  宏宏:应该会有人要吧,但是谁知道呢。

  记者:会不会觉得孩子不孝顺?

  胡萍:孝顺得先有能力。这也是与命运抗争的一种行为。

  记者:假设很努力但仍然不能“成材”,那么两对父母不是都无法报答吗?

  胡萍:我想,天道酬勤。

  你无法想像他有多努力,寒假每天拉琴8个小时,但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有老师点拨,一开学,听说老师有事不能上课,他就在后面追着老师让听一下琴。

  记者:相信宏宏会扶养两对父母吗?

  胡萍:相信,他很孝顺的。像风筝飞多远,还是会记得我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