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族村”里的外来媳妇本地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5:46 深圳特区报

  白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仫佬族、彝族……浙江奉化小山村里16个男人娶了16个不同少数民族的媳妇

  “民族村”里的外来媳妇本地郎

  中坂村位于浙江奉化山头,海拔600多米,泥墙石舍,鸡犬相闻,吃饭靠种,出行靠
走,几乎与世隔绝。

  “不通车,从山下往上爬,要走一个小时。”村干部王照飞说,这个奉化最闭塞的山村,在山外却大名鼎鼎。

  因为,村里十年来迎娶的18个媳妇中,16个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白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仫佬族、彝族……村里人掰着指头数。

  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活习俗,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被纳入了同一个生活轨道,并怡然自乐。

  光棍村成了“民族村”

  在中坂村,长居着十七户人家,人口最鼎盛的时候不过80来口,闭塞和贫穷使村里的男子娶媳妇难比登天。长时间只有老去的,没有新生的,十年前,村里看不见十岁以下的孩子,也被人称为光棍村。

  第一个外地媳妇经人介绍嫁过来的时候,受到了如同国宾般的待遇,村里人几乎连家底都端出来了,还不忘怯生生地问一句:“妹子是不是愿意留下来,不愿意,我们凑路费送你回去。”

  媳妇后来和丈夫说,留下来就是被这句话感动的。

  媳妇再介绍媳妇,中坂村的外地媳妇越来越多,几乎每家都娶到了外地媳妇,村干部统计后吃了一惊,外地媳妇们竟然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白、苗、侗、布依、土家、仫佬、彝……,这个方圆不到五里的小山村俨然成了民族融合的典范。

  消息传开去,人们都称中坂村为“民族村”。

  一家娶了3个民族的媳妇

  村民张祥福一家是多民族聚居的浓缩版,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娶了白族、土家族和侗族的媳妇。

  “刚开始连话都没法说。”三儿媳陆妹香回想起来就笑,一家人都不太会说普通话,你说奉化方言,我说民族土话,结果就是鸡同鸭讲,每天大眼瞪小眼。最后公公没办法,想出了一套家庭手势,在家里交流靠打手势,谁知道一出家门才发现,全村的人都在打手势。

  打手势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有一次我打手势让丈夫拿孩子的尿布,结果他拿来了我的毛巾。”陆妹香说,这样的啼笑皆非的事情,村里多的去了。

  做饭的时候也热闹,就是一个普通的炒大白菜,意见也很多,土家族的二嫂喜欢吃酸,白族的三嫂喜欢吃甜,侗族的陆妹香则无辣不欢,而奉化的口味却以咸为主,丈夫一家都吃不得辣,结果一家人一个礼拜酸甜咸辣都要吃一遍,大呼受不了。

  侗家妹说口流利奉化方言

  用陆妹香的话来说,在中坂的日子不比家乡过得轻松,不过“蛮开心的”,和丈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吱吱呀呀地学奉化方言,做菜的时候不怕麻烦分两份,一份放辣一份不放辣,活一歇话题离不开自己的家乡,家乡的山水,家乡的食物,家乡的斗牛节、赶社节、牯脏节,把丈夫听得一愣一愣的。

  嫁过来八年,不爱吃辣的丈夫依然不能吃辣,可她已经说得一口流利的奉化方言,做得一手奉化当地菜。

  和大多数民族媳妇一样,这个侗家妹子,以一种安然的态度,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她自然说不出语言环境,潜移默化这样的道理,不过她的解释很实在“入乡随俗,嫁夫从夫”。

  “少数民族媳妇更好”

  民族媳妇的到来,让小山村数十年不变的生活渐渐发生了难以察觉的变化。

  村民张民军为自己的苗族媳妇专门开了块地,种辣椒。一开始只是让媳妇解馋,后来辣椒的收成不错,卖到了山下,家里就多了份收入。

  白族媳妇李环泗的孩子,拿着母亲穿民族服装的照片听阿诗玛的故事。土家族媳妇赵桂花给丈夫揽下去自己家乡赶骡子运输的活。

  陆妹香和丈夫一起下山打工,商量攒钱把孩子送出大山,念中学,念大学。

  村里的收入多了起来,老人们笑得越来越欢,“外地媳妇好,外地的少数民族媳妇更好。”(《都市快报》供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