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蝉蜕时期的痛苦与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9:31 中国环境报

  本报评论员

  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要根据国家关于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积极推动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为主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促进这样的转变,是蝉蜕时期的痛苦与希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可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消极地保护环境,但也绝不宽容污染,要尽职尽责,为科学发展保
驾护航。这个要求体现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精神实质,是环保工作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已经进入了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阶段,这标志着由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为主转变为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主。促进这种转变,我们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抵制,因为许多人已经习惯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习惯了依靠牺牲环境来博取政绩。在很长时间内,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由于环境问题是长期累积和历史形成的,情况错综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加上新的污染源仍在继续增加,旧账未还,又添新账,致使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境风险空前增大,影响到了社会稳定。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意味着要告别传统的实现GDP增长的终南捷径,而要去开拓创新,寻找新路,这是一种痛苦的选择。但是,没有阵痛,就没有生命;没有变革,就没有希望,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会落空。因此,环境保护要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居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发挥更大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被动、事后、补救、消极的环保变为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环保,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要以环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我国经济增长是资源推动型的,形成了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低附加值、重复投资建设的怪圈;同时,企业管理粗放,技术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不但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而且造成了突出的结构性污染和严重的生态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资源越丰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严重。一些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着的发展困境,就证明了这种发展是单一的、片面的、不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求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就是资源节约,后者就是环境友好。因此,我们要积极通过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环保政策法规,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生产环保节能降耗的技术产品,促进资源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企业和产业流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以环境容量来决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要以环境容量为依据,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手段,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化解布局性环境风险,实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环境是发展的基础,环境决定发展的方式和模式,环境决定开发建设的速度和强度。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按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制订经济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确定建设项目,出台经济政策,从功能区划入手来确立经济发展格局;要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对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不足和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控制计划的地方,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建设项目,促进环境与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

  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新要求,是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切实体现,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历史任务。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环保工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