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日青年交流50周年:日本青年对中国解读令人吃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14:02 青年时报

  国际先驱导报在中日青年交流50周年的今天,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在日本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调查显示,日本青年人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对历史更是不耐烦。可见,仅仅告诉日本青年历史真相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更应该在对日文化输出方面有所作为。

   日前公布的以中日美韩四国高中生为对象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日本高中生对当代
中国人有着令人吃惊的解读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日前公布了以中日美韩四国高中生为对象的调查报告。在首次加入的“他国印象”栏目中,日本高中生对当代中国人有着令人吃惊的解读。专家指出,高中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摆脱了稚嫩的年代,开始追求个性和独立,但又由于涉世未深,思想行动显得极不成熟。日本高中生的答案固然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但至少如实反映了日本青年对当代中国观感的一个侧面。

   “性情偏激,待人冷漠”

  这份名为《高中生朋友关系和生活意识调查——日美中韩四国比较》的报告以问卷形式对日本12个不同地区的高等学校进行了调查,其中可以看出日本高中生对中国人性格特点的看法。

  调查“对中日美韩四国人的印象”中,列举了23个小项供学生选择。结果显示,在认可率较高的几个选项中,有47.8%的日本学生认为中国人勤奋好学,40%认为中国人非常冷漠,52%认为中国人观念陈旧,53.4%认为中国人性情偏激容易激动,45%认为中国人富有集体主义精神,59.8%认为中国人有爱国主义思想,还有51%的学生回答对中国不甚了解。

  与之相反,认为中国人生活悠闲的只有9.8%,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的不到10%,认为中国人充满活力的不足11%,认为中国人容易亲近的不到12%,认为中国人亲切的只有13%,认为中国人重视人情的有16.2%,认为中国人具有正义感不到18%。

  报告在总结中日之间相互印象时说,此次调查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中日两国学生都高比率选择了“情绪激烈”和“冷漠”两个选项。其中有49.1%的中国学生认同前者,有46.1%赞同后者。而这两个选项在各自对本国的印象选择中又都排在最后一位。也就是说,中国学生不认为中国人性情激烈、待人冷漠,日本学生也不认为日本人具有这样的性格特点。

   只识中国产品,不识中国文化

  除关注中日美韩四国学生对其他国家的印象外,调查还了解了各国学生对其他国家的关注度。结果显示,日本、美国和韩国学生对中国的关注度相差无几,均在40%前后。而有36.4%的日本学生对中国不太关注,有19.6%的学生毫不关注。总体来讲,“非常关注中国”和“毫不关注中国”的男生比率都要超过女生。

  报告在分析日美韩三国对中国关注度并不很高的原因时说,或许是学生本身不愿关注,或许是他们对中国缺乏了解。

  调查在“他国印象”大项的最后部分设置了“与他国接触”环节,从其设定的9个小项的选择结果看,日本学生与中国的接触机会和渠道相当有限。其中回答父母喜欢中国的只有6.1%,回答本人喜欢中国或有中国朋友的只有10.2%,回答想去中国留学的仅有约5%,回答去过中国的不足7%,回答看过中国电影或听过中国音乐的有11.2%,回答看过中国电视或读过中国报纸、杂志和图书的有11.0%,而回答看过中国动画或漫画更是不到3%,但回答拥有中国产品的日本学生比率竟然达到近65%。

  报告对此总结说,日美韩三国回答拥有中国产品的比率都很高,除此以外日本与韩国的高中生与中国接触的机会非常少。

  此次“高中生友人关系和生活意识调查——四国比较”充分说明,在中日两国青少年缺乏相互交流和了解的情况下,容易主观臆断曲解对方形象,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去,对于面向未来发展双边关系极为不利。

   链接:日本青少年研究所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亚洲各国学生教育的比较研究。虽是民间机构,但其每年的调查报告均要送交日本文部省,供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时参考,可以说由其汇总的调查结果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和严谨性。(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孙巍)

  媒体渲染文化蛊惑 谁在塑造日本青年的中国观

  在政治观上近乎白纸的日本青少年,面对着一个日趋保守化的社会环境

  最近日本媒体报道,一些日本高中教师做了一个教学实验:结果发现他们的学生在了解了日本侵华战争之后,会改变对中国的厌恶感,并表现出理解。

   残缺的历史教育

  “如果年轻一代不了解日本负面的历史,将无法在国际社会中与邻国建立良好关系。”进行实验的老师的愿望固然是好的,但是据记者了解,在日本目前全国5000多所博物馆中,没有一所能展示日本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的全貌。一本厚达300页的历史教科书,谈到日本对亚洲的侵略问题也只不过2页,更不要说对侵华战争的详细介绍了。

  “缺失性”历史教育的后遗症是很明显的。一位最近结束在日本研修、专门从事青年工作的人士发现,由于日本的教科书里从未对那段侵略历史做过详细确切的记述,因此对于日本大多数青年来说,中国在他们眼中是被割裂的,他们只知道以盛唐为代表、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的古代中国以及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中国,而饱受西方列强蹂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近现代中国,对于他们来说却印象模糊甚至是一片空白。

  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要求日本停止参拜靖国神社、正确对待历史,一些日本青年人显得不理解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个日本学生说,“那场战争是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发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无法避免的。而在当前的和平环境下,几名中国留学生竟然残忍地杀害了曾经给予他们诸多关照的日本人一家五口,这才是真正的罪恶,难道中国人不该反省、不该对日本人道歉吗?”

   爱渲染的媒体

  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中,中国人在当地犯罪的报道时常成为热点新闻。最近发生的华裔女子杀害两名日本儿童的事件,至今仍在日本各大媒体占据重要位置。

  据当地华文媒体报道:事后家住东京的一名华人父亲如往常一样送女儿上幼儿园,他一跨入幼儿园就感到气氛异常,几位正在交谈的幼儿家长没有像往常一样打招呼,而是在看到他的一瞬间,不约而同地僵硬了身影,停止了交谈,并躲躲闪闪地向他投来一丝丝警惕、蔑视、惊恐、疑惑的目光。这位华人父亲立刻意识到,刚刚发生的华裔女子杀童案引起的社会性惊悚和震撼正在发酵。可想而知,在媒体营造的“恐怖”气氛下,担心自己儿女安全的日本父母还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与中国人的孩子一起玩耍?

  被日本媒体渲染的除了在日华人的负面形象以外,就是所谓的中国国内的“反日情绪”。前面提到的那位青年工作者说,在日本青年人中,对中国各种各样的看法都存在,但“最普遍的一种想法则是恐惧——日本一些媒体有关“反日情绪”的不负责任的报道,使相当一部分日本青年对中国望而却步。今年刚刚来上海留学的一位朋友在出发前就曾被人劝阻说,中国人都恨日本人,去中国留学太危险了”。

   危险的“流行文化”

  当今的日本青少年对政治普遍漠视,这也让他们处于一种很容易被蛊惑和塑造的境地。

  小林善纪就非常善于抓住日本青少年的这种心理。这位在日本颇具人气的漫画家巧妙借助流行文化传播保守化的政治理念。日本青少年对漫画有狂热爱好,因此这种做法“无往而不利”。一位坚持日本应正视历史的东京大学教授对此感叹说:“如果我写一本反映有关战争责任的历史事实的书,在日本最多能出版几千册,而且普通的国民是看不到的,看到的只是从事研究这方面的人。而一本漫画,要出10万册或上百万册。”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日本青年人大多以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过上中产阶级生活为荣,但当经济泡沫崩溃之后,年轻的日本人发现,过去引以为荣的生活目标变得毫无意义。在日本经济衰退的同时,中国却正在崛起,大量的日本企业向中国投资。面对国内心存幻灭感的日本年轻一代,小林善纪问:“难道我们要成为中国的奴隶?”

  与小林的“直抒胸臆”相比,在日本流行文化中隐含的保守化思潮可能对日本青年人有更为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秀之町太就在电影《大和号:最后的战役》落幕时,流下了眼泪。在看完这部描写二战中日本海军战舰“大和号”的电影后,秀之町太感受到了一股从所未有的“爱国热情”。所以他并没有为一个20多岁的大男孩哭鼻子感到不好意思,况且和他一块来看这部电影的三个伙伴都哭了。

  日本一桥大学历史学教授裕吉田认为,《大和号》在用一种新的日本人视角来看二战,“更强调牺牲而不是侵略”。他认为这是美化战争的一种新现象。

  “在所谓的‘失去的十年’之后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信心……许多日本年轻人在民族主义中寻找自我安慰,”裕吉田说。

  真不知道,正在成长的一代日本青少年,整日浸淫在此种流行文化氛围中,会给未来的中日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田木)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