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强科技增效益 镇雄蚕桑成为农民增收新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14:23 云网

  仲春时节,记者在镇雄县坪上乡老场村看到:田间地头,坡上埂边,村民们正忙着在自家桑园里清除落叶、杂草,给桑树修枝整形,挖出病株。和老场村一样,该县蚕桑生产重点乡镇和基地村的广大蚕农正抓住节令,认真搞好桑树管理。这是镇雄县采取“建基地育龙头,强科技增效益”等措施,把蚕桑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培植,使之成为既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又能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色环保产业出现喜人景象。

  据介绍,目前,全县桑园面积由2000年的2.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1万亩。3万余农户养蚕3.2万张,产茧1029吨,年实现产值1749.3万元,在养蚕重点户中,收入达4000元以上的就有120多户,蚕桑业已成为镇雄农民增收的又一渠道。

  镇雄是我省栽桑养蚕最佳适宜区之一,当地农民有栽桑养蚕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生产经验。镇雄蚕茧茧层多、茧丝长、解舒率高,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要想富,栽桑养蚕是条路,但过去广大农民只把栽桑养蚕当作家庭副业,桑树大多是零星分散的地埂桑、四旁桑、乔木桑、实生桑、杂交桑,并且管理粗放,养蚕技术落后,单产低、效益差。自2001年起,镇雄县委、县政府把蚕桑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培植,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产业发展。

  一是抓扶持。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400万元组建了“镇雄县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对停产停业负债1400多万元的县缫丝厂进行改制,把价值1100多万元的资产作为国有股入股扶持公司发展。全县确定扶持100个栽桑养蚕重点村,重点帮助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

  二是抓基地建设。2002年,县发计局、农业局、财政局、蚕业办等部门共投资500万元,组织调入优良桑苗、桑籽及相关物资,扶持蚕农建设优质桑园基地。仅2002年、2003年就新植桑园3.6万亩,使全县桑园面积由2000年的2.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1万亩。

  三是加强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蚕桑产业发展领导组,各乡镇除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外,还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部分乡镇设立了蚕桑产业办公室,重点村由农技员兼任蚕辅员;大部分乡镇党政一把手及分管领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每人办高质量的示范样板50亩以上;一些家在农村的县、乡领导和党员干部也带头栽桑养蚕。

  四是积极开展校县合作。与西南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由该校负责提供嘉陵20号新桑品种枝条和技术咨询。

  五是强化服务功能,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县蚕业办经常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送技术上门,送蚕种到家,蚕桑技术员包乡包村,跟踪服务,切实帮助蚕农解决技术难题。近几年来全县共开展栽桑养蚕技术培训1200余期次,培训蚕农20万余人次,编发技术资料25万余份,发放技术光碟400余张。

  六是搞好蚕用物资供应。由县蚕业办组织调入先进的蚕药、蚕具,实行补助性销售,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蚕农的需要。

  七是实行“二次返还”政策,让利给蚕农。从2004年开始,由茧丝绸公司按每公斤鲜上茧从公司利润中抽取一定比例以0.20元返还给蚕农订种,基本解决了蚕农的蚕种钱,让蚕农与公司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八是积极开发市场信息资源。县蚕业办和茧丝绸公司均建立起信息网络系统,开展网上交易,4年来成功推销蚕茧数百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县通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引领广大农民走上了生态农业路子。如今,栽桑养蚕不仅使该县3万多户蚕农摆脱了贫困,而且使种植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减少水土流失面积6万亩,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张天春 谢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