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抹朱颜见沧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16:41 新民晚报

  

重抹朱颜见沧桑
杭州藏书楼文澜阁,目前正在进行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由于西湖湿气和白蚁侵扰,文澜阁内建筑出现严重破损。据介绍,这一次,有关部门将严格考证历史信息,第一次将历史上真正的文澜阁原貌,恢复到世人面前。

  开工没多久,工作人员就发现,文澜阁的内部结构,比原先预想的还要完美……

  意外发现

  工人们把地面青砖挖开的时候,大家都有点意外。“这些地砖排列的方式有点特殊。”泥工翁浦正指着地面说。他所说的特殊,是一排排地砖之间有着整齐的空隙,而不是之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青砖之下,就是密实的煤灰、土渣。

  浙江博物馆负责文澜阁大修的工程师俞道耕要求工人们保持地面的原样。他在泥地上比划着说,这些中空的结构,相当于现代建筑的地龙,把整幢建筑抬离地面。文澜阁外墙的墙基处,有着镂空的气孔。地龙的空隙,一直通到气孔处。古人藏书没有除湿除尘设备,只有在建筑结构上想办法。“这是第一次发现文澜阁地底的结构。”

  一波三折

  文澜阁大修从2月15日开始,这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浙博”专门成立了保护工程管理小组。这几天,阁内一些建筑屋面的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青黑色的瓦整整齐齐叠在墙角。有的工人正用小刷子扫着瓦片上的灰。

  “这次大修之前,所有的建筑都残破得非常厉害。”俞道耕介绍。当年存放全套《四库全书》的主体建筑文澜阁的二楼,栏杆上的朱红油漆已片片剥落。屋顶因为漏雨,曾经的雕梁画栋也一一脱落。情况最严重的太乙分清室,垂直支着几根粗大的木头,就怕不小心屋顶会整体塌落。

  浙江省博物馆原副馆长周贵泉介绍,2001年,文澜阁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时,浙江省博物馆就提交了修缮报告。第二年,一份征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彻底修缮方案出炉,但之后就碰到新西湖改造孤山路整治,推迟了工程的进度。没想到“祸不单行”,由于工程招投标纠纷,原定于去年3月份开工的整修,又被迫推迟近一年。

  “当时我们急得不得了。御碑亭的柱子都已经扭曲了。要是修缮不及,亭子、楼房倒塌了,谁能担这个责任。”周贵泉说。靠着工作人员不断临时加固,终于有惊无险“熬”到了整修开工。

  忠实原貌

  文澜阁曾在1974年、1984年和1993年间经过多次维修。每一次,俞道耕都参加了。在他的记忆中,以前的修缮,只要外观看上去像就可以了,并没有仔细考证每个地方真正的样子。

  比如文澜阁的屋顶,文献上记载是黑琉璃绿色剪边,但是几次匆匆维修,就被改成普通的灰色瓦片;又比如文澜阁内的楼梯,居然在某一次修缮后换了个方向。

  “这一次,我们将恢复原始的历史信息。”俞道耕说。除了文献记载外,修复文澜阁还有实例可依。文澜阁始建于1782年,是乾隆年间为珍藏《四库全书》而专建的七大皇家书阁之一。北方四阁至今还在,南方三阁中如今只剩杭州文澜阁。几座书阁,外观和结构几乎一样,成了文澜阁修缮方案的依据。

  见证历史

  因为开工时间不长,文澜阁里还是很安静,只是偶尔响起锯木头的声音。虽卸去了门板,挖开了地面,文澜阁依旧堂皇开阖,不失皇家藏书楼的气派。3.63万册、7.9万多卷的《四库全书》,摆满了三面墙的柜子,连二楼夹层都是书。据说,1861年太平军攻入杭州时,《四库全书》有部分散逸。当时杭州商人丁竹舟、丁竹生兄弟四处寻访,又雇人补抄,终于补齐了所有书册。

  从第一个工匠敲下第一枚钉子,到滴滴答答的冷雨漏进屋顶,历史在藏书楼身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看着文澜阁外的西湖,远处黛山,在满湖碧水之外若隐若现。春风吹动阁内大树,发出沙沙的声响。俞道耕扶着二楼松动的栏杆,转过头来说,“能亲身参与文澜阁的大修,我和同事们都觉得做了件挺光荣的事。”

  本报记者任湘怡

  文澜阁大门图TP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