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任速雁:做节目首先要找准定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00:00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改变了我们平常仰视高官的直觉。

  计渝:刚才说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先生第一次录制我们节目的时候,就根据我们的谈话提纲说很好,说着说着,他说我可以再谈一些更深的问题,原油价格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在我们原来提纲上没有这个题目,他主动和记者说聊聊这个问题,记者们很高兴,大家都鼓掌,他说你们可以报道,但预测得不一定对,因为我遇到过美国、英国的石油
大亨,问他们明天的石油价格是怎样的?一个人都不敢猜,说我今天猜一次,把石油行情的情况以及种种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石油价格的因素都解剖出来。这个问题是他主动告诉我们的,记者都没有想到。另外让我觉得张国宝先生非常的负责任,做完节目之后特意安排秘书说有些问题想再讲透彻一些,从我们录制这些节目过程中,特别是这样一个节目形态后,我发现形态改变了,不管是我们的心态还是采访的高官、省部长嘉宾的心态和我们交流的心态环境都发生了变化。

  任速雁:我们请的嘉宾除了两个委员长成思危和顾秀莲以外,还有两个省长和省委书记,他们都给予了我们高度的评价,在两会期间抽出时间来参与这个节目,把他们想说的话通过这个平台说出来了。大家通常认为官员们是很有架子的,但是他们来到演播室以后非常的亲切,走的时候都跟我们握手,说到时候一定要到我们那里去,一定要打电话,也欢迎你们到我们那看一看,他们觉得这个平台给他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就想利用这个机会多一点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大家。

  主持人:通过系列节目,任主编是否也总结了很多经验呢?

  任速雁:这是对我业务上的提升。我平时做的是《中国财经报道》,也是10年的栏目,从96年到现在已经是10年的栏目,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尝试,这种节目形式是新的,这些内容是新的,我们采访的人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你看到所有来我们这里的嘉宾都是省部长级的嘉宾。我们的观众也不是普通的观众,而是我们的媒体同行,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创新的机会,对我今后做节目打了一个基础,我会努力把它做得更好。由于今年时间有限,我们做这个节目的时候,包括我们策划的时候,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做好定位以后去做,当然里面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果这个节目还有机会做下去的话,我们会把它做得更好,把它做得更完美一点。

  主持人:我觉得节目当中充满了一些小坎坷,但总体效果是非常好的。现在互联网上很多媒体从业者也看这个聊天,他们最想知道,如果我们从一个新创的栏目,最后做得很好,你认为最关键是什么?告诉一下我们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达到这个效果?

  任速雁:我觉得有两点要解决,第一点,你做的节目给谁看,你要是找到这个定位,你要是给谁看,他要看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了。首先是你给谁看的问题要解决了,然后是观众的群体解决了,然后是节目的内容,两个问题解决了,栏目才有生命力。

  主持人:对于做任何栏目都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任速雁:包括新浪的聊天也是一样,可能时间段不同,上网的网友不同,身份不同,电视台做节目也是一样,时间段不同,你的定位给谁看的群体不一样,你要分析时段的群体,然后找一下定位,他想看什么也找到了,这样才能做一个很好的栏目。

  网友:台里在审查你们的节目时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任速雁:没有,非常的开放,我们是搭建一个平台,和媒体沟通的平台,媒体想问什么,嘉宾想说什么,观众想看什么,把“三个什么”解决了,就是我们栏目的定位。台里也好,中宣部也好,其他各个方面对我们节目没有过多的要求。

  计渝: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从选题到节目内容都有严格的审查,我们做的审查更多是技术方面和常规性的审查,这些审查在所有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过程中都有。比如我们制片人要审查,值班的主任要审查,看一下没有问题就可以了。

  主持人:计渝和高官沟通的时候,心理上有没有异样的感受?是不是自己的心态也很平和,或者说你自己的积淀很好。

  计渝:谈不上积淀,只不过做的时间比较长一些。和他们坐在一起,内心比较激动,有些邀请的人物我以前也采访过,比如像张国宝先生。和他们以前的交流也有过,比如在会议的场合。这次节目形态对我来讲是比较放松的形态,和过去传统主持人在演播室制作节目的形态相比,我的分量要稍微弱一些。我除了要把嘉宾介绍来、后面和嘉宾有一个提问之外,相当多的内容是要倾听来演播室的其他记者的提问,在这中间,主持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帮助媒体记者和我们的省部长高官们,也就是嘉宾们,形成一个互动的气氛,我想这是任主编在设计节目形态时考虑的、要有一个主持人把它串联一下,这样气氛会好一些,毕竟媒体和高官们接触的机会不太多。另外,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整个节目制作的过程,因为电视的节目制作稍微复杂一下,和平面媒体的采访要复杂一些。

  第二,对于我自己而言,到目前为止,和他们接触时,尤其倾听他们对某些话题的回答的时候,让我感到有比较多的感动。比如像前两天我们对海南省委书记汪啸风先生的采访,汪先生是和蔼可亲的,他在谈问题的时候非常的睿智,非常的严肃,很诙谐。他在谈到为什么在海南建文明生态村,为什么文明放在生态前面,他解释说:“开常委会的时候我们认为是生态文明村,集体讨论后大家觉得不对,应该把文明放在前面,除了要生态良好,我们知道海南岛的生态环境是最好的,但是由于常年历史形成的某些原因,在海南有很多住在山里的村民,他们历史上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常年累积下来,就被称为不文明。有些习惯需要帮助他们改变,怎么改变?”他就举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例子,在节目当中也可以看到,把文明放在前面,通过文明的带动来推动整个生态的新农村的建设。他们的职位比较高,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怎么可能会了解那么细的事情呢?其实他们了解的非常的细,和他们沟通以后,对他们亲民、爱民的另外一方面有更深的理解。

  主持人:任主编是什么时候进入央视的?

  任速雁:我以前在《新闻联播》做翻译工作,我原来学英语的。

  主持人:你的这些经济方面的知识怎样积累下来的?很多新入行的朋友参加在我们的聊天室中在问这个问题,他们很想知道,能不能谈一下你的经验?

  任速雁:我原来学了英语和经济两个专业,经济知识就是看书和网上的内容。我们接触的经济学家都比较多,每次做演播室访谈的时候带来前沿的书,我们会赶紧看一下。我最早做的《老姚说两会》这档节目,老姚以前是新闻发言人,现在是总经济师了,他经常引用经济关键词,用日常的小故事解释关键词,这些会提升我们对经济小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再看书的时候,就会感觉他讲的是这个内容,感觉非常有意思。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书本,另外也会听相关的讲课。我们做了这个领域的新闻报道时,也会了解很多。总之,主要是靠自己平时的学习。

  计渝: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比较取巧的方法,而且还比较省钱。第一,自己要感兴趣,我89年到电视台以后就一直做经济节目,从最早的《经济半小时》,然后到《经济信息联播》,到《中国财经报道》,一路走过来,一直没有离开“财经”这两个字。一段时间来,我接触了很多朋友,每一次采访结束后,我和我的采访对象形成好朋友关系,我可以从他们那里不停地吸收很多很有用的经济知识,不管是实践的还是理论的。我采访他时带着问题去,采访结束后,如果在我的生活中和我的工作中,或者在各种新闻报道中又发现新的经济现象,就可以打电话向他咨询,这实际上就是讨巧的过程。实际上我是学播音的,跟财经和经济八竿子打不着,虽然不能说把财经说得那么透,至少可以进行一点点的交流,这些知识的获得主要从工作来。

  任速雁:我们请到的嘉宾都是顶级的经济学家,他们来做一次节目实际上就是给我们上了一次课,做完一次节目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主持人:实际上你们两位也给我上了一课。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到这里要结束了,感觉意犹未尽。希望在明年的两会期间还能看到中国财经报道的《面对新闻界》。今天的聊天到此结束,谢谢嘉宾,也谢谢网友的参与,再见。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