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年将成“住宅消费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10:08 大众网-齐鲁晚报

  

今年将成“住宅消费年”?

  一位房地产专家指出,2006年要想成为住宅消费年,房价必须回归到百姓可以接受的水平或者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只有居民收入预期和实际收入双双见涨,住宅消费年才可能实现。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2006年房地产调控工作重点,明确提出“鼓励居民适时适度消费”,整个楼市顿时因之充满想象。

  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2006年将是怎样的一年,该如何预期?

  调控主线不会变

  一些房地产界人士猜测,“鼓励居民适时适度消费”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中央政府可能会出台一些谨慎的措施来鼓励房地产消费。

  但另一些房地产问题独立研究学者认为,楼市陷入观望的根本原因并非调控,而是供给结构性失衡、房价暴涨超出百姓购买力的必然结果,宏观调控只是加速楼市调节的环境与外因。从现状看,尽管楼市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但仍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任重道远,部分地区房价仍在高位运行,投资投机性需求反弹的压力犹在。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2006年的楼市仍将延续宏观调控的主线不会改变。

  结构调整成必然

  央行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部分报告指出,目前,未开发土地比重增大,商品房竣工率下降,空置面积增长,这三个信息“碰头”表明:房屋潜在过剩风险出现。

  开发商们不同意“过剩说”。他们认为“房地产和黄金、石油一样,是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因为稀缺所以造成价格上涨,但不会过剩”,从长期走势来看,我国住宅是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而非过剩。

  不过,房地产问题研究者认为,开发商不承认过剩很自然,但这并不能掩盖潜在过剩风险的存在。其一,长时段内不过剩不代表短期内不过剩;其二,当一种商品价格长期持续上涨,供给一定会过剩,这是经济规律,房地产概莫能外。中低档住房不足、高档住房过多导致的结构性问题是商品房空置的主要原因。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研究人员张海旺指出,要消除房屋潜在过剩风险,鼓励自主性需求,就必须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大运用财政手段调整房屋结构的力度,并认识到结构调整的长期性。

  房价回归是正途

  “鼓励住宅消费年”能否成为现实的“住宅消费年”,关键在价格与购买力能否达成均衡。“居者有其屋”仍为很多人梦寐以求,但房价仍在高位。“一个家庭倾一生积蓄都不一定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强烈的买房愿望,除了富裕阶层,又有多少人会消费?”北京市的一位房地产专家指出,要想成为住宅消费年,房价必须回归到百姓可以接受的水平或者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只有居民收入预期和实际收入双双见涨,住宅消费年才可能实现。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看来,希望通过住房消费来带动国内消费本没错,但要在高房价时把民众赶入房地产市场,无异于将其“推入高负债的火坑”。他认为,要发展住房消费,不仅在于住房结构调整,更在于让目前过高的房价理性回归,让绝大多数民众有支付能力进入房地产市场。


新华社记者 徐寿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