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教授市民激辩:南京话一无是处还是一笔财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10:09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日前,本报连续报道“留住南京的声音”,获得了众多南京市民的高度好评。随后本报观点新闻又推出了“要不要韶韶”的系列评论,掀起了一场保护本土语言文化的大讨论。

  南京土话到底有没有保护的价值?近日,南京大学一位化名咸琴的教授给本报发来专稿,文章认为,南京话一无是处。有意思的是,这位教授担心“得罪’南京人,不愿意公
开真实姓名。对他的观点,“金陵吆喝大赛”的冠军卜俊保老人表示了明确的反对。他认为,每个城市都该有自己的城市声音。当精英遭遇民间,辩论的火花由此展开。

  南京话一无是处

  几十年前,我对南京的态度很愤青。所谓“愤青”的态度或立场,一言以蔽之,便是“生活在别处”。

  既然生为南京人,讨厌南京似乎是无须理由的,就像有几分愤青的人注定会不满他身在其中的家庭一样。但也不是全无理由,其中最具体的一条,是不喜欢南京话。

  各地的方言,有好听又好懂的,有好听而不好懂的,也有好懂而不好听的,当然也有的是既难听又不好懂。我以为南京话应属第三类,易懂而难听,不算是数罪并发,总还有可取之处。但“愤青”倾向于彻底否定不能一分为二的,所以我眼中的南京话一无是处。

  首先是“土”。“土”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是因为认定南京“土”遂判定南京话“土”,抑或是相反,我也闹不清楚。反正听在耳里就是土;甚至它的好懂也成为罪状,不好懂的方言因其难懂,似尚有所遮掩,南京话的好懂则似乎令其“土”一览无遗,大白于天下。

  第二条似乎理性一点,是南京话没有抑扬顿挫,字念出来都是去声,每个句子则都是降调,朝下,朝下,扔石头似的。四川话湖南话之类,倒也不能说它“洋”,但是跌宕有致,大人物说起来,自有它的气派。

  有次一帮朋友在一起拿南京话开涮,有人用地道的南京话给《简·爱》结尾男女主人公重逢的一段配音,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道:“是哪一个啊,——噢,是简爱!”一屋子人都笑翻了。我据此断定,用南京话根本就没法谈情说爱。南京话的“罪状”还包括直来直去、不够从容,等等,等等。

  近读毕飞宇小说《平原》,里面不止一次写到王家庄人艳羡南京话的“好听”,令我想起昔日的深恶痛绝。虽是小说,这里料必不是虚构。南京话怎么会让人觉着“好听”呢?想来一是苏北方言的确不比南京话更悦耳,此外更重要的因素,也许是对于王家庄的年轻人,南京话象征着“别处”,是大城市的一种隐喻吧?

  向往“别处”而终于身未离南京,也许是日久生情,也许是志气消磨,对南京早巳渐生情愫,南京话亦早已心平气和地面对了,但我还是固执地认定、南京话难听——虽然多数时间操的是南京话,而且碰到南京人在一起的场合,不来上几句还觉不过瘾。

  咸琴(作者系南京大学教授)

  南京话是笔财富

  俗话说,儿不爆母丑,狗不嫌家贫。作为一名南京人,我为自己能讲一口地道的南京话而感到自豪。我之所以会对南京话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因为南京人的缘故,还因为南京话使我的业余相声走出了低谷。

  我是一名业余相声演员,从19岁就开始用普通话讲相声,可是却一直都没有大红大紫,我就开始琢磨起其中的门道。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将南京风味与相声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吸引观众的眼球。

  从40多岁起,我就在平时讲相声的过程中巧妙的加入了几句南京话。令我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么几句看似不起眼的南京话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也使我的名声在业余相声界迅速传播。于是从50岁起我就正式说起南京白话,我今年76岁,这一说就是26年。

  南京白话让我的业余相声有了转折,而南京吆喝更是让我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去年由金陵晚报、市档案局、市民俗博物馆和市群艺馆联办的“金陵吆喝大赛”,不仅让广大老南京重温了儿时的美好记忆,更是将南京吆喝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并且,我也夺得了金陵吆喝大赛的冠军。

  金陵吆喝大赛打响后,南京吆喝在全国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就连央视3套《与您相约》走进江苏大型文艺晚会也邀请我出席晚会,并且还与赵保乐、张政、管彤、鞠萍、董浩、杨柳等央视6大名嘴现场同台吆喝南京特有的风味小吃。

  据我所知,除了南京白话、南京吆喝外,去年一曲浓郁的乡土气息,以RAP风格为主旋律的南京方言歌曲《喝馄饨》也以一匹“黑马”的身份杀入各种歌曲排行榜。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声音,而六朝古都的南京自筑城以来就成为中华文化的中心,而南京话也在历代的变迁中不断演化,并在东晋定都南京后影响了中原汉音的演化。所以说,南京话不是掉渣的古董而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金陵吆喝大赛”冠军卜俊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