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李玉玲委员呼吁要加快发展非政府组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10:17 公益时报

  - 本报记者 尤尤

  李玉玲在国际企业家行列中可谓屈指可数的女中英杰,在事业走向成功的同时,她回报祖国,做起公益事业来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而且她将整个家族都加入到她的公益队伍,她的姐姐李玲娜和她一起为慈善事业做了不计其数的善事,捐款额达到了3亿元。但是她很诚恳地说:做慈善不能只靠个人力量,要发动全社会都来奉献爱心。

  两会期间,李玉玲女士除了提出再为农民工说几句话的这个提案以外,还根据国情提出了对慈善事业发展非常有益的提案:大力发展中国的NGO组织,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的队伍中来!

  据统计,目前中国人均捐款只有0.92元人民币,共计10多亿,大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万分之一。和美国相比,2003年美国人均捐款828.7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19%。认为中国人没有爱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她说,其实中国人是很善良的,也非常具有同情心,而且他们很讲究知恩、报恩。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两种因素:

  第一,社会的公益环境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营造,很多人想捐款,做义工、献爱心,但不知如何去做,捐款的人会受到人们的误解甚至猜疑。

  第二,中国的捐款的透明度不高,人们看不到自己的捐款用到哪里去了,这样大大折损了人们献爱心的积极性。

  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通过“立法——营造环境——社会引导”这三个步骤:

  第一,加快慈善立法进程,解决捐赠款后的税务问题,监管方面也要与国际接轨,同时大力宣传慈善事业。

  第二,发展NGO组织,目前中国的NGO组织的比例非常低,也很不规范,这需要有立法和政府倡导。

  其实,慈善事业的发展进程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政府的确需要做好福利保障,但NGO的力量决不可忽视。NGO可以有针对地关注各种弱势群体,大力发展NGO组织来帮助各类人群,例如

艾滋病、白血病、残疾人;还有很多公益事业,例如环保、义工等等,这样对国家来说也会减轻负担。

  中国的公益事业将成为法制健全、NGO机构多、透明度大的行业,这将随着中国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项越来越受到尊重与关注的行业。

  中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慈善法规,有法可依,透明度高。只有全社会把做公益事业当做一种荣誉、一种品质,公益事业才会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风气。许多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样对建立和谐社会将起到非常良好的推动作用。

  =================

  李玉玲:如果每人每月捐1元……

  - 本报记者 尤尤 摄影报道

  在倾听两会的社会福利与保障小组讨论的时候,一位面容温婉、谈吐干练的女士的发言总是引起共鸣与掌声,在谈到农民工的工资被非法转包的问题时,她那种发自肺腑的担虑,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责任心具有一种无声的感染力,让在坐之人为之动容,我先以为她是从事慈善事业的专员,会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原来她就是著名美籍华人、美国著名企业家——成功集团总裁李玉玲女士。

  正像成功集团的名字一样,经过十多年锲而不舍的追求,李玉玲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集团已成为美国500家“3A”企业之一和500家发展最快企业之一,其经营额超过50亿美元。

  成功女人也是个爱心大使

  李玉玲祖籍山东,生长在北京。80年代初从北京财经学院经贸系毕业,先进入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后供职于一家国际贸易公司。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李玉玲决然从国家机关走出来,投身到商海之中,1985年,李玉玲与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刘宁结为伉俪。尚在新婚燕尔,他们受到美国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邀请,于是夫妇俩应邀前往洛杉矶。

  十几年的商海拼杀,从国际贸易到金融

证券,从大规模的产业生产到国有企业重组,从第三产业到传媒文化,如此大跨度的行业移位,他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可以说,刘宁和李玉玲是当今立于美国社会的一对精英。

  李玉玲的家庭充满着温馨。李玉玲的姐姐李玲娜与她几乎如影随行,姐姐也是一位非常热衷慈善事业富有爱心的女士。这么多年来她陪伴着玉玲一起把成功集团的事业还有慈善的事业不断推动前进。

  李玉玲还有个天真活泼、落落大方的可爱女儿丽丽,受严父慈母的教育和影响,她也被培养成了一位爱心大使,就读于英国的伦敦大学,学习优异、素质出众,并且还成为青少年亚州慈善机构的主席。按她们的话来说:我们全家都在做慈善!

  李玉玲的数字公益年鉴:

  李玉玲在家乡和国内选择项目时,她强调坚持做到“三不上”:即破坏生态的不上,污染环境的不上,与国内企业竞争的不上。莱州市这“一园三项”,全是现代化、高科技。李玉玲说,投资要对家乡、对祖国、对人类负责。

  1996年12月,李玉玲在参加新疆贸洽会途中,听说和静县与托尔逊县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灾民们被洪水冲得家人失散,房屋倒塌。她心里很难过,当即向两县灾民捐款,迅速使108户灾民住进了新房。

  1997年秋,李玉玲从美国归来,要将一部卡迪拉克豪华轿车捐赠给甘南藏族自治区贡唐仓·丹顶旺旭活佛修建宝塔。送车途中,她看到旷野务农的一群“小扎西”(藏族小男孩)与自己在美国念书的女儿丽丽年龄相仿,却没能坐在窗明几净的课堂学他们该学的知识,这是多么不同的境遇!她的心震颤了,也萌发要在全国各省少数民族地区捐建了民族小学的念头。如今,她已在全国11个边穷省份捐建了民族小学十几处,并继续完成她在省省都要建学的计划。

  近年来,她还对所到之处的甘南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山西五台山、承德普宁寺、北京雍和宫、青岛湛山寺等佛教寺院施舍数百万元,是因为她了解到:许多佛教寺院招收8岁以上的孩子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

  为完善和修复西藏朝佛圣地——布达拉宫,李玉玲捐资500万元。她认为,故宫、布拉达宫、雅典帕提农神庙和古罗马斗兽场,它们本身就带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建筑,捐资修缮布达拉宫是她应该做的,除了恢复伟大建筑本来面貌之外,更是为了让灿烂的佛教艺术瑰宝和古迹重放异彩。

  李玉玲崇尚佛学、钟情佛教文化,先后为拉卜楞寺、塔尔寺、五台山、普宁寺、雍和宫、湛山寺、广济寺等佛教寺院布施数百万元,为修缮布达拉宫、贡唐宝塔、塔尔寺等捐资近千万元。她珍爱佛经,特别珍视并潜心研究藏传佛教的形成过程和它与众不同的特点。李玉玲说,通过这些传播,能够在国际上全面反映西藏的真实情况和西藏佛教的真谛,使更多的国内外人士受到教育和启发。

  如此,她在不到10年时间里,先后为甘肃、西藏、新疆、山东、山西、辽宁、河南、河北、北京等祖国各地的社会福利事业捐款近3亿人民币,除在祖国实施爱心工程外,还竭力参与“希望工程”、“幸福工程”、“扶贫工程”等重大社会福利事业。

  2000年4月3日,向四川省司法厅捐资100万元人民币,用于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教育基金;

  4月6日,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资1亿元的美国超健康产品基金,帮助实施“春蕾计划”,使失学女童恢复就学;

  4月9日,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的美国超健康产品基金,用以资助贫困家庭的初、高中毕业生进入中专技术学校,学习实用科学技术。

  1998年那场特大洪水灾害可谓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远在大洋彼岸的李玉玲得知灾情后,忧心如焚。她放下繁忙的商务,立即返回北京。8月16日,李玉玲一下飞机就直奔中央电视台义演晚会《万众一心》的直播现场,代表一家人向洪涝灾区人民捐赠价值3000万人民币的医药物资,作为个人捐资全国她数第一。

  重视母亲的教育,决定建立“母亲专项基金”

  母亲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命运。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和落后的西部地区,很多女人没有机会获得教育和生活的技能。而越是在落后地区,女人们生的孩子越多。一般妇女的生存方式就是:怀里抱一个,背上背一个,手里牵一个,后面跟两个。就这样带着他们沿街乞讨,被人驱逐和侮辱,毫无尊严的活着。

  随着李玉玲的投资深入到西部,她越来越重视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育问题,当她亲眼看到,西部地区的母亲们带着孩子沿街乞讨、行窃,并且指使孩子们去要饭来获得生活,虽然她们居然靠此得果腹,并且孩子们也开怀笑着。同样身为女人,做过母亲的她痛心疾首,因为她知道,这样的无知无畏的生存方式无疑是毁了孩子的未来。

  孩子天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获得对生活最初的认知,这些孩子们从小就没有人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靠自己的知识技能去生活的本领,他们长大后还会再去用这种方面影响下一代,这无疑会造成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他们将成为社会动荡的极为不良的潜在因素。

  李玉玲在西部投资的同时,发现了这个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她开始着手准备建立“母亲的专项基金”,首先要让母亲们获得教育,让他们有文化,劳动技能和正确的人生观,帮她们把缺失的教育链给链接起来,这样中国的下一代才有希望。

  生活富足的李玉玲非常看重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她说中国有8亿是农民,有4亿都是女人,如果不重视母亲的教育,中国的未来前景堪忧。

  身为母亲的她天生就具有一副温柔的情怀,除了为发展母亲基金的事奔走之外,有一次在出差途中听朋友说起一个湖南偏远山区有个孩子,父亲是神经病,母亲无力抚养,现在交给了外婆,家里只有一老一小,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谈读书了。她立即要来了小孩外婆的地址,每年给他汇5000元,让孩子能够去读书,外婆也很注意对孩子的培养。果然这个孩子非常聪明,每年也会寄给她一份成绩单,门门功课都优秀。每当收到这份来自湖南山区的素味平生的孩子的成绩单,李玉玲的心里也会溢出一缕母亲的满足与安慰。

  为了更好的带动中国NGO事业的发展,李玉玲还在为国际NGO组织进入中国而牵线搭桥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一个国际的NGO组织叫做“帮帮忙”,这是一个专门帮助弱势群体的组织,有很多高中生、大学生踊跃参加,通过陪护、劳动、出工出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走出困境。在联系这家组织进入中国的同时,她发现了中国慈善立法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在两会期间她急切呼吁中国慈善立法的进程。

  如果每个人每个月都捐一元钱来做善事……

  李玉玲是一个非常有热情、有爱心的大气女子,在和她交流的过程中,她那种随时将社会上弱势群体纳入关照情怀的心胸着实让人感动。

  “慈善事业不是靠个别人能做的,中国的慈善事业目前还是起步阶段,要发动群众力量。”

  她给我算了一笔账,现在数据表明,中国人每年只捐了一元的善款,其实群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你想想,现在如果让一个人一个月捐一元钱,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算不了什么,但12亿人都做起来就是12元×12亿,将是100多个亿,如果再有一个良好的基金会将这笔钱良好的运营起来,有透明的管理,把这笔钱专门作为社会对穷人的基金,一旦运作起来,它就有良好的造血功能,将能帮助多少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啊。

  说着说着,她很激动地说:“对,这件事得让总理来号召一下,中国人还是非常听从号召的,一旦总理号召,此事肯定能办成!”说着,她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芒。

  “对,就叫“总理基金”,我得专门为此事给总理写一封信去!”说着她真的开始动脑子构思起来了。

  《公益时报》办得非常好!2008年后肯定会非常有前景!

  在倾听两会小组讨论时,记者在会上发放上新版的《公益时报》,没想到在社会福利与保障小组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委员们说中国的公益事业就是需要有专门的媒体大力宣传与关注,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报纸!有的委员甚至就本报的一些报道开始引经据典探讨起中国和国外慈善事业的差距和前景展望。

  在采访过程中,李玉玲和她的姐姐李玲娜非常看好和称道我们的报纸,她们说: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份报纸,这些天仔细看了,《公益时报》办得非常好!我相信公益时报会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有更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