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米洛舍维奇最后的遗言:别担心,他们打不倒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15:35 青年参考

  本报主笔邱永铮

  

  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11日在海牙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监狱中猝死,当地媒体12日对这一事件中存的疑点,进 行了特别披露。

  

  现场目击:

  死者表情“有些痛苦”

  全球首报米洛舍维奇意外死讯的贝尔格莱德B-92电台,12日再曝独家内幕——一名在现场的海牙国际刑事法庭 的高级官员说,11日上午8时至10时之间,一名例行巡视的看守突然觉得米洛舍维奇的牢房里静得出奇,身穿睡衣睡裤的 米洛舍维奇脸朝里背冲门一动不动,平时盖在身上的两条毯子滑落床边……看守警觉地轻敲了几下门,米洛舍维奇仍没有反应 。看守又重重地叩了两下,米洛舍维奇仍然保持着那副睡姿!情知不妙的看守赶紧向监狱看守官和医护人员发出警告,等大家 蜂拥涌入米洛舍维奇的牢房,才发现他僵在床上,显然已经死去好几个小时了!

  “脸上的表情显得很痛苦!”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说,“枕头上有一些不明液体的印迹。考虑要到保护现 场,我们没有人碰牢房里的任何东西。”这位官员回忆:牢房里惟一一张桌子上整整齐齐地码着厚厚的文件,显然是米洛舍维 奇为下次庭审做的准备。这位官员最后告诉记者说,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对米洛舍维奇死亡情景的描述,将会非常谨慎,因为 任何细节都可能引发“无限的猜测”,因此他的陈述只是个人看到的“不完全的情景”。

  

  最后遗言:

  别担心,他们打不倒我

  与此同时,米洛舍维奇生前最后一次对话也被披露——塞尔维亚社会党代主席米洛拉德·维塞立克说:“在他死前一 天,也就是周五(10日)下午,我还跟他通过电话。他在电话里安慰我说:‘别担心,他们是打不垮我的,我会将他们全部 打败!’”

  维塞立克回忆米洛舍维奇打电话的语气和音调说:“尽管他在电话里没有谈及他的病情,且精神头很好,但我明显感 觉到他的病很严重。我们本来约好今天再通电话,可左等右等他没有来电话,我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兆。没多久,就有人打电 话来告诉我,米洛舍维奇死了!”

  

  紧急验尸:

  三国医官携手查死因

  维塞立克和他的同事立即打电话给米洛舍维奇的律师登科·托马诺维奇,要他马上向海牙国际刑事法庭递交申请,要 求将米洛舍维奇的尸体运往莫斯科尸检,因为他们和米洛舍维奇的家人不相信海牙法庭会公正地进行尸检。

  然而,海牙法庭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明确表示对米洛舍维奇的尸检工作,只能在荷兰由荷兰的尸检专家进行。这一 说法遭到了米洛舍维奇家人和塞尔维亚社会党的强烈抗议,塞黑的居民们也纷纷打电话给海牙法庭表示抗议,并威胁要采取“ 激烈的行动”。迫于各方重压,海牙国际刑事法庭最终同意,塞黑和俄罗斯各派一名尸检官参加。

  11日晚,一辆银灰色的棺柩车在两辆警用

摩托车开道,3辆黑色警车压阵的护卫下,驶出海牙国际刑事法庭监狱大 院。紧追不舍的媒体拍下了载有米洛舍维奇遗体的灵柩车驶入一高墙大院,黑色的大铁门缓缓关上的画面。

  海牙国际刑事法庭发言人透露,在完成对米洛舍维奇的尸检和中毒检测之后,国际刑事法庭会举行记者发布会,正式 公布米洛舍维奇死亡和导致死亡的原因。

  

  魂归何处:

  故国和俄罗斯皆可能

  米洛舍维奇的善后立即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米洛舍维奇的死讯得到证实后,有记者打电话给栖身莫斯科的米洛舍维奇的哥哥鲍里斯拉夫里。鲍里斯拉夫里表示 :“我还不知道,这要看他的直系亲人打算将他葬在哪里了。”12日一早,米洛舍维奇出生地波扎雷瓦茨的大小教堂钟声齐 鸣,饰有黑布的米洛舍维奇的大幅头像挂满了街区,当地居民纷纷表示,他们准备接回“我们的英雄”,让他在生于斯长于斯 的土地上安息。事实上,被关押在海牙国际刑事法庭的米洛舍维奇在接受塞尔维亚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希望死后能够魂归故里 。他还跟记者打趣说:“我现在还不想写遗书,所以,如果我真有不测的话,希望你能把我的意思转达给我的亲朋好友和党内 的同志。”

  贝尔格莱德的“民族英雄墓”希望能接纳米洛舍维奇。塞尔维亚社会党表示,现在全党已经开始悼念米洛舍维奇,在 党的总部前有人点起了蜡烛,挂起了大幅画像,而社会党的高层几乎一致认为,米洛舍维奇应该被葬在贝尔格莱德的“民族英 雄公墓”内,并且政府必须为米洛舍维奇在首都举行国葬。

  

  塞族的“民族英雄”

  西方眼中的“暴君”

  米洛舍维奇的家人或许希望他能葬在俄罗斯。俄罗斯地缘政治学院副院长列昂尼德·伊瓦绍夫上将11日晚表示,不 排除米洛舍维奇将被安葬在俄罗斯的可能,因为他的家人全部在俄罗斯。

  在社会党占优势的弗拉涅,米洛舍维奇的支持者们纷纷降下半旗,将办公室墙上悬挂的米洛舍维奇的大幅人头像饰上 黑布。41岁的工人佐兰·伊万诺维奇说:“真是可惜了,他是一个伟大的塞族人。他或许犯过一些错误,比如说不愿意接受 南斯拉夫变成南联盟,但指控他指挥了种族大屠杀什么的,肯定没有任何的依据。”

  与塞族居民的评价形成截然对比的是,西方政治家恨不得立即给米洛舍维奇“盖棺论定”:美国前巴尔干问题特使说 ,米洛舍维奇这回是以暴死“骗过了正义的审判”;克罗地亚总统梅希奇在一份声明中说:“没让米洛舍维奇活着接受审判真 是一件憾事,他应该接受罪有应得的审判才是。”

  就连代顿协议时美国首席代表,自称与米洛舍维奇一起缔造了巴尔干和平的赫尔布鲁克居然也表示:“我和米洛舍维 奇呆在一起的时间比任何一位西方政治家都要多,但我决不会为他的死流一滴眼泪。”

  有意思的是,在发动科索沃战争和将米氏送上海牙国际刑事法庭的过程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美国政府,这回却语出谨 慎。在得到米洛舍维奇突然死去的消息后,白宫发言人只是淡淡地表示:“我们已经得知这一消息,但还没有掌握详细的情况 ,所以不好多说什么。”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